张三叔听到这句话,连忙兴奋地把自己一个十七岁就中了童生的孙子推了出来。
张伟略微考教几句之后,觉得这个堂侄确实是个可造之材,就让这个堂侄跟着自己的儿子张智达学习。
处理完家事和族事之后,张伟开始了平静的守孝时光。
这段时间别的事都做不了,空闲时间就是读读书,养养花。
这期间,张伟应张三叔的要求,亲自在年底大祭和清明祭祭祀祖先的场合,亲自现身说法,再次强调了对家族成员的严格要求。
“不得仗势欺人,作恶乡邻。”被放在张家家训的首要位置。
日子很快就到了大昌五年七月份,这一天上午,张伟去坟山上给父母上完香之后,下午正在老宅中读书。
一直陪同在张伟身边的周师爷匆匆忙忙拿了一封北京城寄来的急信。
从其实从大昌五年之后,张伟就慢慢的开始恢复了对京城和官场的关注。
周师爷:"老爷,通政司何再道副使寄来了急件!”
这个何再道居然用了官府的八百里加急渠道给张伟寄来了信件。
张伟也急忙打开信一看,随后大声说道:"这怎么可能?谷相公身体一直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晕倒呢呢?”
原来,这谷少海在六月底,办完公后刚回到府上,就突然晕倒了。
只是现在还不清楚是因为过于劳累导致中风,还是天气过于炎热产生的中暑。
周师爷也看完信之后说: “谷相公也六十有八了,出点什么意外,也属正常。
老爷要不要提前回京?
这谷相公如果真的突然不行了,您又不在京城。
恐怕这首相位子会便宜了郭相公。”
张伟摇摇头说:"现在消息都还不明确,着什么急?
真要是谷相公出了什么事,陛下也不会轻易把相位交给郭义正的。
再说了,我这守孝守到一半,突然自己跑回京城算怎么回事?"
周师爷这才道:"对对对,老爷反正只有两个多月孝期就满了。”
很快,时间又过了三天,顺天府的知府杨渥就给张伟来信写明了谷少海详细的情况。
给谷少海之后做检查的太医说,谷少海是属于年事已高,加上操劳过度导致的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