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提纯粗盐

自入县城几日来,安顿已定,但有件琐事让吴玄安耿耿于怀,那就是粗盐,作为饮食之物,柴米油盐皆不可缺。

米面已备,柴火充足,唯独这盐,却是非常劣质的,从乡下带来的粗盐,味涩且杂,若是长久食用,恐损身子。吴玄安思忖片刻,决意自行精炼,以得细盐,以供日常之需。

广宁县算得上是市肆繁盛,百货咸集,而盐之一物,大抵可分三种:一曰粗盐,二曰淋晒盐,三曰官引细盐。

粗盐者,多自盐井、盐池所取,未经精炼,颗粒粗大,色微泛黄,或杂泥沙,味亦涩苦。此盐价廉,凡乡下贫苦人家,多以之为食,或经淘洗方可稍减苦味,然仍不甚纯净。

淋晒盐者,乃粗盐经淘洗、日晒、细筛而成,色泽稍白,杂质较少,但成色也依旧泛黄,且食多味苦。

而官引细盐,乃官府所制,由官盐场煎煮精炼,色青,颗粒略细,咸味味道七成。因官府严控盐税,此盐不得私贩,唯有持引文者方可购之。价较昂贵,每斤一十五文,唯富贵人家、酒楼食肆方能常用,寻常百姓皆少购。

此外,市中亦偶有商贾自外地贩来海盐,其色洁白,味较温和,然因运途遥远,价更高,且数量稀少,非富贵之家难以得之。

故广宁县盐价之高低,视其精炼程度而定,贫者用粗,富者享细,各依所需,随力采买,然无论何种,皆为人之生计所不可或缺。

吴玄安用了几日,寻来提纯之物,与所用工具,便于当日翻出粗盐一袋,约莫十来斤,这是他一年中偶尔买来的但不怎么样食用的。

抓起一撮置于掌心,细看之下:“颗粒粗大如米,不知道还为这是沙砾,颜色泛黄,又很苦!”

“此盐若不精炼,久食恐有害身。幸好在上上辈子自己看过不少小说,也做过野外生存提盐的实践,今日便依样行之,提纯出些细盐来。”

思定之后,他先寻一口大陶盆,置于厨房案上,又取一木桶,从屋后井中汲来清水,将粗盐倒入陶盆之中,以木杓缓缓搅拌,使盐尽数溶解。

顷刻间,清水变作浑浊,细观其间,竟有泥沙渐渐沉底,另有杂质浮于水面。

吴玄安静待良久,待泥沙沉积,便小心翼翼地将上层略为澄清的盐水舀入另一口净盆之中,余下沉淀之物尽数弃去。如此这般,他复又取净布一方,将盐水再行过滤,使残存之杂质不致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