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报名日常

新晋朝的科举制度,沿用的是前明制度,所有略微修改,但内容和过程差不多。

童试,只为年纪十二至十四岁之间,通常每年举行一次,通过之后才能继续后面的府试、院试!

府试通常分为两天,第一天考的是基础的经义,第二天考的是策问。院试考试对四书五经的理解和论述。

然三试皆过,才能取秀才之名,获取乡试的资格。

冬去春来,广宁县城外,腊月的寒风虽依旧凛冽,但县城内的一切已然开始准备进入新的一年。

吴玄安早早地来到了县衙。

今次他来县衙并非如往常那样为杂务事宜,而是为了报名参加二月初二的科举考试——童试、府试与院试。

看似简单的一纸报名,背后却是复杂的规则与考验。吴玄安心中虽然没有多大波澜,自己此次报名并非只为了寻个身份,以后出去方便些!

来到县衙大门外,吴玄安稍作停顿,今天是报名的日子,不少乡里的学子已经早早排起了长队,年纪稍大者多是急于参加府试,童试者较少。

吴玄安站定后,便走入了县衙。衙门内,几名衙役正忙碌着办理事务,等他走到报名处时,一名衙役看见他,随即招手示意:“小哥儿,来报名的?”

吴玄安点了点头,轻声:“是的!”

打量了吴玄安一眼,衙役笑了笑,打开一张名册,“你填好这个报名表,便能参加考试。”

说完,他递给吴玄安一支笔和一张报名表。

吴玄安接过笔,写下自己的姓名、籍贯和基本信息。交完后,他默默等待,衙役再次翻看了几页,拿出一个身份牌递给吴玄安。

“好了,你的报名已办妥,考试的时间,从二月初二开始。届时来县衙布置的考场参与即可。”

吴玄安接过报名表,轻轻点头,“多谢。”

随即,他转身离开县衙,心中早已有了安排。

此时,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微风拂过街道。

吴玄安走回学堂,向着那座老旧的私塾大门走去。路边的柳树仍然披着一层薄薄的霜,显得格外安静。学堂内,依旧是陈先生在讲解论语的细节,其他同窗则或是读书,或是书写着习文。

吴玄安推开书房门,陈先生坐在案前,见到他,微微一笑:“报完名了吗?”

“是的,先生!”吴玄安走到先生身前,取下身上的披风,平稳地放在一旁。

“二月初二,考试规则都已知晓。”

陈先生点点头,“这三试的规则,府试的及格线较高,院试又比府试难,尤其是策问部分,不过我见过你的做题,通过应该很轻松!回去多看看,保持好心态最重要。”

“学生记下了,多谢先生。”吴玄安说罢,便转身离开书房。

时间来到下午,吴玄安与几位同窗坐在书院的偏厅中,开始了一场轻松的闲聊。

赵文昊是个精明的少年,年约十六,学习上倒是多有心得,常喜欢与人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