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尚早,黎明的微光还未完全驱散马嵬坡营地的黑暗,可这片营地却早已被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氛围所笼罩。营帐错落林立,在朦胧的天色中影影绰绰,像是一群沉默的卫士,见证着即将到来的重大时刻。
士兵们比往日起得更早,他们的动作迟缓而沉重,全然没了往日的利落与活力。三三两两的士兵聚在一起,有的坐在营帐前的石头上,有的倚靠着兵器,低声交谈着,声音压得极低,仿佛生怕惊扰到这沉重的气氛。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深深的焦虑和不安,眉头紧锁,眼睛不时望向李隆基营帐的方向,那营帐就像命运的审判台,他们的未来、大唐的未来,似乎都将在那里被宣判。
在李隆基的营帐内,烛火摇曳,一夜未灭。李隆基坐在铜镜前,眼神空洞地望着镜中的自己,仿佛在凝视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凌乱,几缕白发在烛火的映照下格外刺眼,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像是被岁月和痛苦刻下的痕迹,整个人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
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杨玉环相识相知的点点滴滴。他们初次相遇时,杨玉环那灵动的眼神、甜美的笑容,就像春日里最灿烂的花朵,绽放在他的生命里;在华清池畔,她轻盈的身姿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子下凡,他们一起度过的每一个瞬间,都成了他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而如今,这些美好的回忆却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刀刃,一下又一下地割着他的心,让他痛不欲生。
“陛下,该准备了。”高力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破了营帐内的死寂。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深深的疲惫和无奈,这些天,他陪着李隆基一同煎熬,心中的痛苦丝毫不比李隆基少。
李隆基缓缓站起身来,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镇定下来,可他的双手却忍不住微微颤抖,那颤抖泄露了他内心的极度痛苦和挣扎。“高将军,朕真的要这么做吗?”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眼中满是痛苦和迷茫,仿佛在向高力士寻求最后的安慰和支持。
高力士走上前,单膝跪地,神色庄重而悲痛:“陛下,您的决定关乎大唐的未来,关乎天下苍生的安危。虽然这决定艰难无比,可如今局势危急,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他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那泪光中既有对李隆基的心疼,也有对大唐命运的担忧。
李隆基点了点头,声音低沉而苦涩:“朕知道,可朕的心里,实在是……”他没有再说下去,只是缓缓转身,拖着沉重的步伐向营帐外走去。每一步,都像是脚上绑着千斤重的石头,心中的痛苦让他举步维艰。
营地中央,早已聚集了众多的大臣和将士。他们身着戎装,整齐地排列着,却没有往日的威严和气势,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忧虑和沉重。看到李隆基走来,众人纷纷行礼,动作机械而僵硬。
李隆基走上高台,他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看到了将士们充满期待和疑惑的眼神,那些眼神中,有的带着对胜利的渴望,有的带着对未知的恐惧;看到了大臣们忧虑和沉重的面容,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对大唐命运的担忧和对这个决定的不安。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可一开口,声音还是不可避免地颤抖起来:“各位将士,各位大臣,”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回荡,带着一丝颤抖,像是寒夜中的孤雁哀鸣,“今日,朕将做出一个决定,一个关乎大唐命运的决定。”
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静止。每个人都明白,这个决定将改变他们的命运,改变大唐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