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别苑,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一地碎金,微风轻轻拂过,带着丝丝缕缕的花香,庭院里的花朵在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诉说着岁月的静好。然而,在这看似安宁的景象中,杨玉环的内心却如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
她身着一袭素色长裙,静静地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手中的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晃动着,眼神却空洞地望着远方,思绪早已飘向了千里之外那个战火纷飞的长安。“安禄山的势力究竟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朝廷里的大臣们,真的能想出有效的对策吗?”她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忧虑。
这些日子,虽然蜀中依旧山清水秀,生活也过得安逸舒适,可对长安局势的担忧却如影随形,时刻折磨着她。她想起那些从长安传来的消息,叛军一路攻城略地,百姓们流离失所,心中便一阵刺痛。“那些无辜的百姓,他们该如何是好?”她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不忍与关切。
“娘娘,您又在为长安的事忧心了?”绿儿端着一杯茶,轻轻走了过来,看着杨玉环憔悴的面容,心疼地说道,“您别太担心了,陛下一定会想出办法平定叛乱的。”
杨玉环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接过茶杯,说道:“绿儿,我又怎能不担心呢?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大,朝廷如今又乱成一团,我真怕……”她没有再说下去,只是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满是忧虑。
这时,一阵脚步声传来,杨玉环抬头一看,只见李隆基走了过来。他的脸上带着几分疲惫,这些日子为了应对叛乱,他日夜操劳,常常忙到深夜。
“爱妃,我听说你又在为长安的事发愁了。”李隆基走到杨玉环身边,轻轻坐下,握住她的手说道,“你放心,朕一定会尽快平定叛乱,让大唐恢复太平。”
杨玉环看着李隆基,眼中满是关切:“陛下,您为了大唐日夜操劳,一定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只是这安禄山的势力越来越猖獗,朝廷中的大臣们又各怀心思,我实在是放心不下。”
李隆基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说:“朕明白你的担忧,这些日子,朕也一直在想办法。安禄山勾结外族,势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朕已经联络了各地的节度使,他们也都愿意出兵勤王,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打败叛军。”
“话虽如此,可我还是担心。”杨玉环说道,“万一安禄山的攻势太猛,我们的军队抵挡不住怎么办?还有朝廷中的大臣们,他们真的能齐心协力吗?”
李隆基轻轻拍了拍杨玉环的手,安慰道:“爱妃,你别想得太多了。朕会密切关注前线的战事,及时调整战略部署。至于朝廷中的大臣,朕也会想办法让他们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叛军。”
尽管李隆基这样说,可杨玉环心中的忧虑依旧没有减轻。她想起了那些在长安的日子,宫廷里的繁华与安宁仿佛还在眼前,可如今却已成为了遥远的回忆。“陛下,我真的好想回到长安,回到那个我们曾经的家。”杨玉环靠在李隆基的肩上,轻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