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严厉训诫

宽敞的府邸大厅内,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杨家的族人们整齐地站着,目光都聚焦在端坐在主位上的杨玉环身上。杨玉环身姿挺拔,眼神冷峻如霜,她深吸一口气,准备将憋在心中许久的话语一吐为快。

“今日,我必须把话给大家说清楚,咱们杨家过往那些事儿,实在是做得太过分了!” 杨玉环提高了音量,声音在大厅内回荡,“结党营私,朝堂之上,杨国忠拉帮结派,只手遮天,全然不顾朝廷的公正与清明。为了一己私利,卖官鬻爵,那些真正有才能、想为大唐效力的人,被挡在门外,而一群阿谀奉承之徒却靠着钱财,平步青云。这对大唐的吏治,是何等的破坏!”

说到这儿,杨玉环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她扫视着众人,继续说道:“还有那贪污受贿,咱们杨家的人,利用权势之便,收受各地官员的贿赂,数目之大,令人咋舌。修建府邸,购置田产,哪一样不是用的这些不义之财?你们可曾想过,这些钱,本是百姓的血汗,是用来修筑水利、赈济灾民的。因为你们的贪婪,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农田因无水灌溉而颗粒无收!”

“至于欺压百姓,更是令人发指!” 杨玉环的声音愈发严厉,“虢国夫人出行,车马仪仗浩浩荡荡,所到之处,百姓皆要避让,稍有不慎,便会被打骂。还有杨家的那些子弟,在长安城内横行霸道,强抢民女,抢占商铺,百姓们对我们杨家,是敢怒不敢言。你们可知道,走在长安的街头,百姓们是如何在背后戳我们杨家的脊梁骨!”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大唐的根基,也将杨家置于风口浪尖。若不改正,等待我们的只有灭顶之灾。” 杨玉环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情绪激动地说道。

此时,大厅内一片寂静,族人们的表情和反应各不相同,尽显复杂心态。

杨家族长,一位头发花白、面容严肃的老者,听到杨玉环的斥责,原本挺直的脊背微微弯曲了些,脸上浮现出一丝愧疚之色。他微微低下头,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似乎在努力压抑内心的波澜。作为一族之长,他虽未直接参与那些恶行,但对家族的管理失职,让他深感自责。他在心中暗自思忖,杨家能有今日的地位,全靠皇帝的恩宠和贵妃的庇护,可如今却因部分族人的肆意妄为,将家族置于如此危险的境地,实在是有负圣恩。

杨昭,杨国忠的儿子,原本那副玩世不恭的脸上,此刻一阵白一阵红。他紧咬着牙关,双手握拳,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听到杨玉环毫不留情地数落他父亲的罪行,心中的怒火 “噌” 地一下就冒了起来。他在心里暗暗叫屈,觉得父亲为杨家的繁荣付出了诸多努力,在朝堂上也有诸多建树,怎能被如此全盘否定。他几次想要开口反驳,但看到杨玉环那威严的眼神,又生生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甘和倔强,心里想着,这不过是杨玉环为了巩固自己地位而采取的手段罢了,杨家的辉煌岂是她说了算。

一位杨家的年轻子弟,平日里就对家族中一些人的行为看不惯,此刻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低垂着头,双脚不安地挪动着,双手局促地在身前交握。听到杨玉环的训诫,他深感羞愧,自己虽未参与那些恶行,但身为杨家子弟,却未能站出来阻止,也觉得自己难辞其咎。他偷偷瞥了一眼周围的族人,发现有些人依旧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悲哀,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听从贵妃的安排,为杨家的改变出一份力。

而那些平日里靠着杨家权势作威作福的旁支族人,此时有的眼神闪躲,不敢与杨玉环对视;有的则微微皱眉,面露不悦之色,但又不敢公然表露出来。其中一个身材矮胖、满脸横肉的男子,双手抱在胸前,嘴里小声嘟囔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哪有那么简单,这不是要断我们的财路嘛。” 不过,他的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哼哼,生怕被杨玉环听到。

一位杨家的长辈,微微抬起头,说道:“贵妃娘娘,话虽如此,可杨家为大唐也立下过功劳啊。当年安禄山叛乱,杨家也有子弟奔赴战场,为保卫大唐浴血奋战。”

杨玉环冷笑一声,说道:“杨伯,您这话说得可就不对了。为大唐效力,本是我们杨家应尽的本分,怎能因为这一点功劳,就掩盖了那么多的过错?况且,若不是杨家之前的种种恶行,引得民怨沸腾,安禄山叛乱时,又怎会有那么多百姓响应?大唐又怎会遭受如此重创?”

杨伯听了,一时语塞,无言以对。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无奈地叹了口气,再次低下头去。他心里明白,杨玉环所言句句在理,只是要让他一下子接受家族过去的种种不堪,实在是有些难以释怀。

这时,另一位族人站了出来,说道:“贵妃娘娘,那依您的意思,我们该如何改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