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后宫献策

退朝之后,李隆基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后宫。他的眉头紧紧皱着,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满心的愁绪如乌云般笼罩着他。一路上,伺候的宫女太监们见他脸色阴沉,大气都不敢出,纷纷小心翼翼地退到一旁,生怕触怒了这位心情不好的帝王。

李隆基径直来到了杨玉环居住的宫殿。此时,杨玉环正坐在窗前,悠然地摆弄着手中的琵琶,试图通过这美妙的音乐来舒缓自己的心情。然而,当她看到李隆基一脸疲惫与忧愁地走进来时,手中的动作戛然而止,脸上立刻浮现出关切的神情。

“陛下,您这是怎么了?可是朝中发生了何事,让您如此烦恼?” 杨玉环轻声问道,她的声音如同春日里的微风,轻柔而温暖。

李隆基长叹一声,缓缓走到椅子旁坐下,伸手揉了揉太阳穴,说道:“爱妃啊,今日朝堂上收到边疆战报,一伙游牧部落趁我大唐历经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际,频繁侵扰边境城镇。他们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朝堂上大臣们为此争论不休,有的主张求和,认为此时大唐不宜再动干戈;有的则建议立刻出兵,以显我大唐国威。朕实在是难以抉择,不知该如何是好啊。”

杨玉环听后,秀眉微微蹙起,她静静地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陛下,臣妾虽身处后宫,对朝堂之事了解有限,但也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求和一事,虽说能暂时换来边境的安宁,可如此一来,恐怕会助长那些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定会觉得我大唐软弱可欺,日后说不定会变本加厉地侵扰我们。而贸然出兵呢,如今我大唐国力尚未完全恢复,粮草辎重的筹备、兵力的调配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困难,这无疑是一场冒险之举,万一战事不利,后果不堪设想。”

李隆基静静地听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杨玉环虽为女子,却能对局势有着如此清晰的分析。他微微点头,示意她继续说下去。

杨玉环见状,又接着说道:“陛下,依臣妾之见,当务之急,是选派一位良将前往边疆。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应对敌人的侵扰。他可以在边境组织防御,加强城池的守备,保护百姓的安全。同时,也能对敌军的动向进行有效的侦察,为我大唐争取更多的时间来筹备军备,恢复国力。”

李隆基听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爱妃所言极是。只是这选派良将一事,也并非易事。朝堂之上,武将众多,可真正能担当此重任的,却不多见。”

“陛下,臣妾听闻镇远大将军李将军,英勇善战,在军中威望颇高。他一直对大唐忠心耿耿,若派他前往边疆,定能不辱使命。” 杨玉环提议道。

李隆基听了,微微皱眉,说道:“李将军确实是一员猛将,只是他性格过于刚直,在朝堂上与其他大臣时有争执。此次前往边疆,不仅要面对敌军,还要协调各方关系,处理好与当地官员、百姓的事务,朕担心他难以胜任。”

杨玉环想了想,又说道:“那陛下觉得,平远大将军王将军如何?他为人沉稳,足智多谋,且曾在边疆任职,对那里的地形和民情都颇为了解。”

李隆基眼中闪过一丝光芒,说道:“王将军倒是个不错的人选。他在边疆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深知当地的情况。只是他年事已高,不知身体是否还能承受得住边疆的艰苦。”

“陛下,不妨宣王将军进宫,亲自询问一番。若他身体尚可,定能为陛下分忧。” 杨玉环建议道。

李隆基点头表示赞同,“爱妃此计甚好。朕这就派人去宣王将军进宫。” 说着,他便唤来身边的太监,吩咐了下去。

在等待王将军进宫的这段时间里,李隆基和杨玉环又继续探讨着应对边疆战事的策略。杨玉环还提出,可以发动民间力量,组织百姓进行自卫,同时也能为军队提供一些后勤支援。李隆基听后,觉得这个想法也很有道理,决定让相关官员去研究实施的可行性。

不多时,王将军进宫了。他身着一身戎装,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精神矍铄,步伐稳健。他见到李隆基,立刻跪地行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