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楷笑了笑,忽道:“前朝实行什伍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直至百人队、千人队,太过粗陋。”
“如今,大秦改为三级,大队、军、军团。”
许晋好奇:“陛下打算如何分配?”
“作战时,以大队为基本单位,共五十人。”
高楷说道:“这五十人中,三人结成一小队,三个小队结成一个中队,共五个,四十五人为战兵。”
“其余五人,分别担任押官、队头、副队头和左右慊旗。”
“大队之上为军,分为中军、左虞侯军、右虞侯军、左厢军、右厢军、前厢军、后厢军。”
“七个军,组成一个完整军团。”
许晋若有所思,如此一来,军团之长发号施令时,只需经过军长与大队长两级,倒是简便。
“敢问陛下,这每一军,置多少人?”
高楷不假思索:“中军作为指挥中枢,设四千人。”
“左、右虞候军,各两千八百人,左、右、前、后厢四军,各两千六百人。”
许晋恍然,一个军团恰好两万人,这和他昔日所想,不谋而合。
只是,若要形成战斗力,须得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对此,高楷早有准备:“每个军皆设长枪队、陌刀队、长弓队、具装骑兵队、重装骑兵队、轻骑兵队与后勤队,数量不等。”
听闻三个骑兵队,许晋眸光一闪:“陛下之意,剑指东西突厥?”
高楷并不隐瞒:“正是!”
“不把东西突厥覆灭,大秦永无宁日。”
对付东西突厥,自然少不了骑兵。骑兵除了人,还得有铠甲、骏马。
铠甲有宇文凯负责,不断推陈出新,已然远超东西突厥。至于骏马,太府寺卿高万岁,一直奉命在陇右、河西大力养马、买马,规模日益壮大。
“陛下高瞻远瞩!”许晋赞叹一声,忽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恕微臣直言,待来日,攻打东西突厥,少不了劳师远征,深入草原大漠。”
“粮草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高楷深以为然:“许公有何良策?”
许晋娓娓道来:“微臣愚见,与其千里迢迢转运,大耗人力物力,不如就近补充。”
“就近补充?”
“正是!”许晋笑道,“可让河东道、河北道、陇右道、河西道与关内道,这些边疆道州折冲府,大力屯田积谷。”
“战时为兵,闲时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