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高的确是北平府人。
他甚至都不是进士出身,而是因为名气,当年被朱元璋“请”出来做官的文臣中的一员。
当然他在当年被朱元璋“请”出来的时候,还是名不见经传。
和刘三吾等人的名气比起来也是小巫见大巫。
只能算是朱元璋娄草打兔子,大面积撒网的结果之一。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官位却是越做越高,最终还做到了内阁阁老的位置。
这其实也从侧面验证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吕高这位文臣,的确算的上是心向大明的。
要不然,以洪武朝文臣更新换代的速度,他早就已经死一百回了。
老朱看人一向很准。
对待文臣也一向非常狠。
而能从洪武朝一路走到永乐朝,而且还做到了大明户部尚书的吕高,不用想都知道,一定能算的上是一个好官了。
毕竟在洪武朝,其实一直都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的,那就是户部尚书不能由江南的士绅担任。
这个官职算是老朱手下文官第一人,而最终官职能能落在吕高身上,显然就说明吕高在老朱心中的地位有多重。
所以此刻他听到朱高炽说起自己的籍贯,脸上顿时就忍不住有怒意勃发而出。
“殿下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夫做的是乃是大明的官儿,又不是北平的官儿。”
“修路若是只对北平有利,但却对整个大明来说是坏事,老夫定然是要反对的。”
“难道殿下觉得老夫是那种为了自己家乡的利益,就可以对朝廷的利益置若罔闻的人吗?”
看吕高突然发怒,朱高炽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
但他性格一向温和,被吕高当面怒斥也不觉有异,而是笑呵呵的赔礼道:“阁老说的是,是我一时口快了。”
“不过这件事对大明来说也不见得是坏事吧?”
“毕竟若是努尔干都司真的能开发出来,大明北方便会多出一个大粮仓,到时候北方戍边的压力也会骤减。”
“殿下,先不说凉国公奏疏中有没有夸大其词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