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奉天殿。
永乐十一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也格外燥热。
卯时刚过,文武百官便已齐聚殿前,只是今日的大朝堂,气氛却有些不同寻常。
那股因三大殿失火而起的,关于迁都的争论,依旧如同挥之不去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人的头顶。
文官们三五成群,低声议论,面上带着忧虑。
而另一边,以汉王朱高煦为首的武勋集团,则是一个个昂首挺胸,神态中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亢奋。
对于这位突然回京,玩忽职守,号称是要给自己母亲过寿辰的汉王殿下,文官们自然是一直都当做没看见的。
朱棣的身影,出现在御座之上。
他和往常一样,脸上依旧是挂着笑眯眯的淡然神色,目光在下方文武百官的群体之中,大致的扫了一眼。
“宣。”
一个字,不带任何情绪。
一名太监快步走到殿中,展开一卷黄绢,用尖细的嗓音高声念诵起来。
那并非圣旨,而是来自万里之外哈密卫的一封奏报。
当“瓦剌马哈木要召开库里台大会,自立为汗”这几个字,从太监口中念出时,整个奉天殿,瞬间炸开了锅。
“哗!”
群臣哗然,尤其是以朱高煦为首的武勋行列,一个个更是脸色一动,眼中不由自主的就流露出了喜色来。
而当太监继续念到,凉国公蓝武请奏,欲趁此良机,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扫平瓦剌,将整个漠北草原纳入大明版图时,朝堂上的气氛,已经不能用沸腾来形容。
是撕裂。
武勋们兴奋,文官们惊慌。
“陛下,万万不可!”
奏报还未念完,杨士奇便第一个站了出来,躬身下拜,声色俱厉。
“瓦剌虽有不臣之心,但终究已是我大明藩属,年年纳贡,岁岁来朝。如今仅凭其部落内一个名号,便要轻起刀兵,此乃不义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