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准备跑路的旁遮普人

边防站有一个营的士兵,营长带着1个连急匆匆赶往拉齐亚。

到达后刚好遇到了阿巴克乞粮,看到旁遮普人没有什么威胁,营长米尔巴克找到刘凯询问情况。

刘凯顺势把问题抛给了米尔巴克。

经过深思熟虑,米尔巴克觉得能给!

作为帝国军官,接受过军事教育的他,明显眼光比较长远。

争取底层旁遮普人的心,分裂牛牛殖民者和当地土着的关系,完全符合帝国的利益。

而他们付出的只不过是一点粮食,拉齐亚村不够,军营够!

反正这件事还要向朝廷上报,想必朝廷也不会拒绝自己的提议。

就这样,刘凯给了阿巴克10袋150公斤的大米,还贴心的送给他们一辆驴车。

旁遮普人瞬间感激零涕。

这和印度国内,凶恶的英国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阿巴克千恩万谢的拉着驴车开始返回达瓦村。

第二天回到达瓦村的他,受到了村民热情的接待,主要是看到驴车上的粮食。

村长连忙让妇女开始做饭,这些天,他们靠着各种可以吃的玩意好不容易坚持到现在。

要是阿巴克晚来一天,他们就彻底没有食物了。

配上藏起来的咖喱料,达瓦村终于吃了顿饱饭。

没有了饥饿威胁的达瓦村民,开始七嘴八舌打探阿巴克的经历。

阿巴克因为帝国的仁慈,对着村民大吹特吹。

“哎~ 同样是被统治,怎么对面的克什米尔人能过上好日子?”

“是啊,听说大夏还帮克什米尔人免费修房子呢。”

“对对对!还有路,一旦克什米尔的路联通夏国内陆,还不知道他们会过上什么好日子。”

话题逐渐沉闷,牛牛因为地处欧洲,不可能对印度像大夏对克什米尔一样,说白了殖民地就该有殖民地的觉悟。

克什米尔在大夏可是当做本土经营呢。

“别说了,克什米尔人在夏国马哈罗阇的眼里,那都是同族之人,哪里像我们?”

阿巴克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罗阇是古雅利安人对统治者的称呼,一般翻译为王,马哈罗阇是王中王,或者万王之王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