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欧洲访问之旅

除了邓启昌,高卢植的访问团也和德国政要们进行了友好会面。

高卢植郁闷啊,他是户部尚书,不是外务司司正。

这活不是该由唐仪负责吗?退一步说也应该由礼部尚书胡军席负责,怎么又把他派到了欧洲?

派他来的理由也很充分,一方面,昭武皇帝想给二德子全方位的输血。

另一方面,还要和二德子在商业和工业方面展开全面的合作。

虽然有外挂的加持,大夏在顶尖技术方面不虚欧洲。

但二德子的军工发展,还是有帝国借鉴的地方。

蔡司、克虏伯、毛瑟公司等一众大牛,帝国也想和他们交流交流经验。

伟人说了,固步自封要不得。

高卢植在德国,足足访问了一个月的时间。

德意志作为欧洲与大夏关系最好的国家,德国民众对大夏的印象是最好的。

甚至很多德国人在私底下喊出了兄弟国家的口号。

高卢植一行人在德国受到了热情的接见,不管从哪方面看。

之后就是一揽子协议的达成。

夏德两国,在军事方面展开互信合作,德国对大夏开放蔡司、克虏伯、毛瑟等军工企业。

而大夏则是对德国开放京造局、晋造局和津律造船司。

当然,两边都是老狐狸,一些尖端技术不付出点代价是看不到的。

除了这些,帝国还向二德子出口了大量的煤炭、铁矿石等基础资源。

德国的短板就是资源,不管是二德还是三德。

而夺取澳大利亚的大夏,一跃成为了拥有最多工业基础资源的列强!

也就是石油还没有广泛应用,要不然大夏单靠出口工业基础资源每年都能吃的满嘴油。

帝国在旧港宣抚司,陆续发现了一些油田。

只不过亚洲石油的集中地印尼,还在荷兰人手中。

因为吃的太饱加上荷兰在战争中严守中立,所以大夏最后也没收拾它。

但荷兰这个破落户,帝国想要收拾太简单了。

反正印度尼西亚就在那里不会跑,啥时候帝国想要了,顺手的事。

这次高卢植除了访问德国,其中一个任务也是探探荷兰的口风。

......

昭武四年1902年10月4日,结束访问的高卢植从陆路来到了奥匈帝国。

弗兰茨·约瑟夫一世同样热情接见了帝国访问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