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当时吴政委没有重视,心思都扑在训练和战备上了。

也没有今天山东这么多专家,教授,这么醒目。

至于工业方面的布局,江向阳在借庆丰厂,铺排流水线生产的时候,也跟陈三右聊过。

庆丰厂一步步走到今天,也都在当初江向阳描述的未来之中。

只不过,这才哪算哪啊。

江向阳还说过,抗战胜利,我们党得到天下,会建设一个拥有全面类制造的工业体系。

我们中国人绝不比外国人差。

别人能造什么武器,我们拿到足够的资料,有了设备,一样可以造,甚至比外国人造的更好。

“我们根据地的地方干部,缺乏工农业技术骨干,也缺乏工农业生产的经验,容易犯一些不尊重科学规律的错误,就像是五次反围剿时候李顾问,没有仔细分析我军的装备,弹药储备,作战特点,包括敌人的优势和劣势,却盲目提出堡垒对堡垒这样硬碰硬的战法。”

陈三右一开口。

副参谋长和吴政委不由自主的对望一眼。

这句话,真是说到他们心坎里面了。

这几天,两人拜访了好些教授,得到最多的感悟,就是工业,农业,科研活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依照规律去做,就容易出成绩,违反规律蛮干,只能起反效果。

说的再好,也是把牛吹上天,结局就是空欢喜。

“我们党需要人才,当下抗战这个局面,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不仅涌现出很多优秀的战士,根据地各地学校中,也涌现出一批废寝忘食的优秀学生,光等着这些教授们科研,只是一条路,等向阳回来,我们会在根据地组织一次考试,选拔一批孩子到抗大来,突击培训英文,节衣缩食,把他们送到国外去,学习各行业的科研技术。”

面对两位首长,陈三右侃侃而谈。

吴政委都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只是觉得这个家伙,比抗战前,更厉害了。

即便是没有江向阳在身边,他也能作为地方和政工干部,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