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黎卫彬看来,河塔镇虽说有优势,但是本身的条件是有限的,而制约河塔镇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还是资金的问题。
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换谁来做这个书记都是同样结果。
既然资金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那阻碍河塔镇经济发展项目落实的最大难题无疑是迎刃而解,从这一点上也足以反映出林清泉的路子还是很广的。
当即也就不假思索道:
“林书记,加强战斗力这一块,我个人还是坚持之前的那个观点,主要还是抓队伍建设,首要在于改变以往等靠要的思想,其次在于落实责任。”
“以前我们搞责任制,搞包产到户,现在也可以把项目任务分条分块下放,实行分段考核。”
“技术层面的话,搞绿色农业生产和研发,我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不行,但是我听说省农科院和江南大学那边有农业研究实验室。”
“您看如果我们能够跟他们联系上,搞一个产学研合作实验基地的话,那有没有可能解决这一块的问题。”
上辈子黎卫彬虽然没有爬的多高,但是时代的进步是体现在多方面,既包括思想意识,也包括眼界和认知。
曾经他写了多少文章,开展了多少次学习,现在脑子里就有多少东西。
经济这个东西,说白了还是人来主导的,官场上抓人事就是抓组织建设,组织建设制度为骨,思想为纲,落实责任是保障。
“哈哈哈!”
“你这个小黎,我确实没看错人。”
办公室里,黎卫彬刚说完,林清泉突然就放声大笑起来,连看向黎卫彬的眼神都明显发生了变化。
其实不怪林清泉大惊小怪,而是黎卫彬的话确实极大地拓宽了他的思路。
在林清泉看来,自己选择黎卫彬确实是一步妙棋,从黎卫彬的文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看,就足以证明他这个江南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的确不同于普通的基层青年干部。
站位高,思路清晰,而且眼界宽阔,毕竟是喝过大学墨水的人。
至少,黎卫彬提出来的这些东西,一般的基层干部是想不到的,毕竟如果没有接触过相关的东西,有几个人懂产学研合作这种概念。
更为难得的是,懂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的年轻干部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