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机缓缓驶入试验田,切割刀落下的瞬间,围观的人突然“咦”了一声——刀盘上装着圈细密的钢丝,麦秆被切断后,立刻被钢丝卷进旁边的粉碎箱,出来时已经成了碎末,均匀地撒在田里。
“这是……秸秆还田?”一个戴草帽的老农凑上前,眼睛瞪得溜圆。
“对!”叶辰操纵着机器转弯,储粮仓侧面突然弹出个小漏斗,金黄的麦粒顺着漏斗流进旁边的麻袋,“还能自动装袋,不用停机卸粮,省半小时呢!”
进口机推销员脸色有点难看,插话说:“快是快,可损耗率呢?别光顾着花哨!”
叶辰没接话,等机器跑完一圈,他跳下来,让小郑把麻袋扛过来。老农自告奋勇上前称重,又数了数散落的麦粒,突然扯着嗓子喊:“好家伙!一亩地损耗比进口机还少两斤!这粉碎的秸秆,正好当肥料,省了咱翻地的功夫!”
人群顿时炸了锅。刚才记录参数的村干部挤过来:“这机器多少钱?能收玉米不?”
“能!换个刀盘就行,咱给配了三套刀,收麦、收玉米、收大豆,一套机器全搞定!”叶辰掀开机器侧面的铁板,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三套刀盘,每片刀片上都刻着日期,“这片是正月初三磨的,那片是正月十五,都是试过的,保证锋利!”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面。叶辰往水箱里倒了半桶泥水,笑着说:“咱这机器不娇气,水箱进点泥照样转。上次在张家庄,机器陷进泥坑,泡了半小时,照样把剩下的三亩地收完了。”他发动机器,引擎虽然咳嗽了两声,却稳稳地转了起来,泥水顺着管道流出来,一点没影响运转。
“我的娘哎!”刚才起哄的人张大了嘴,“进口机进点水就得返厂修,这玩意儿跟铁牛似的!”
王主任不知啥时候挤了过来,此刻正红着眼圈拍叶辰的肩膀。那个穿中山装的领导也走过来,绕着机器转了三圈,指着那只画着小熊的凹痕问:“这是故意留的?”
“是,提醒咱机器是干活的,不是供着的。”叶辰挠挠头,“咱庄稼人买机器,图的是结实、省钱、能多打粮食,不是看它长得好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