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如他所料——诸葛长明并未对外大张旗鼓整军布防,反而让百姓如常生活,兵马虽在,但大多数藏于暗处,此法虽未及谢必安之威压,却更得民心。
他一路行至南市,穿街过巷,仔细观察民情军势。街边铺户如旧,摊贩摆布整齐,小贩高呼生意,儿童嬉戏奔跑,路边更有布坊、铁铺、豆腐摊热闹非凡。
所经处多为普通百姓,衣着干净,脸上并无饥饿忧惧之色,这与前日他入谢必安所下之西州城形成了鲜明对比。谢必安虽未屠城,却也不予管理,任由兵卒私征民力、商贩横征重税,城中民怨四起。
而郑南城内井然有序,足见诸葛长明治下宽仁有道。
一名布庄老板正在门前招徕,武阳走上前去,与其搭话,话语间有意试探布料来源与布税情况,不动声色探出,城中近日并无大军调动,官府甚至未加强布匹管制,这表明城中并未因战事而紧急戒备。
谈话间,武阳看见不远处街巷中,一队甲士悄然行过,身披轻甲、腰佩短剑,队列整齐、却极为低调,显然是暗中巡逻兵。
他眼中微动:此地虽表面松散,其实内紧外松。诸葛长明用兵之法,不容小觑。
采买完毕后,武阳让随从将十余匹布料放于车上,用粗麻布封好,看似寻常买卖。趁着夕阳未尽,三人从东门绕行出城,城门口守军虽有疑色,但经前日记录,倒也未细问。
出了城后,三人疾行穿林绕道,最终在林中密林隐蔽处与天武骑会合。
夜幕降临,山风微寒,营地内天武骑将士就算感到寒意依然没有生火,天武骑围坐在一起食用干粮,武阳将打探情况细细讲述一遍。
“诸葛长明治城有道,城内军备隐而不显。不过城内谢家军人数就在一千左右,现在我们养足精神,后半夜突袭郑南城可得。”武阳缓缓说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武阳让天武骑稍作休息,养足精神等到夜色入深以后开始行动。
夜风穿林而过,带起阵阵树叶的沙响,仿若战鼓低鸣。
在距离郑南城外不远的一处密林中,八百天武骑悄然集结。此时正是子时,整支部队静默无声,连马匹都未嘶鸣一声,仿佛感应到了即将到来的杀机。每一匹战马的马蹄都缠上了厚布,以隔绝踏地的声响;每一名将士皆身着深黑衣袍,黑巾裹首,连兵器的金属部分都以黑布包裹,严防反光与声响。
武阳立于一块青石上,望向漆黑中郑南城微弱的灯火。他的脸庞冷峻,眼神沉静而锐利,如一把藏锋未出的利刃。天武骑皆围于他身侧,静待命令。
“今晚之行,速战速决。”武阳低声道,“每一处据点,各自为战,但必须在半个时辰内全面控制城中要地。若有号令失误,延误全局,严惩不贷。”
“喏!”四人齐声低应。
武阳抬手一挥,八百天武骑宛如黑潮,迅速化作数股行动小队,分别从城东、城南、城北三个方向分头接近郑南城。行动路线皆经白日实地侦查过,避开了所有明显哨岗和密集地段。
两百人直取东门。两百人潜入北门,而武阳本人则率领四百人主攻南门,同时兼顾对郑南城府与兵营的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