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制片会议

“两亿。”

《孤注一掷》的制片会议上,张浩最终说出这个数字时,声音不觉颤了一下,脸色也变的红润了起来。

拍摄预算两亿!

前所未有的大投资。

这部电影后,他将真正踏入大导演的行列。

但苏怀明立即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公司目前的可使用资金,只有6000万左右,需要预留1000万维持日常运转,只能拿出来5000万。”

“剩下的缺口,怎么填?”

苏怀明目光看向林一凡,“一凡,我建议拉几个投资人进来,我们可以跟他们签协议,如果他们插手电影拍摄,我们可以要求他们退出投资。”

“不行。”

林一凡直接否决了苏怀明的提议。

他买剧本花了3亿,再引入外部投资人分走利润,一不小心,他可能连本钱都赚不回来。

林一凡算过,他必须个人持有大多数投资份额,才能有效保证赚回找系统定制剧本的成本。

所以这次,他不仅不打算引入外部投资人,也没打算让星光娱乐占据大部分投资份额。

“星光娱乐出5000万,作为启动资金,剩下的投资份额,等《失恋三十三天》的票房分成到账后,由我个人出资。”

龙腾影视和星光娱乐合并后,《失恋三十三天》这部电影的投资收益,并没有被划归到新公司。

而是被单独摘了出来,划归到林一凡名下。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的收益,将会由林一凡全部吃下。

对此,苏怀明并没有任何异议。

这部电影本来就是林一凡全额投资,收益自然也应该归林一凡。

苏怀明的脸皮还没厚到,敢对《失恋三十三天》的收益起心思。

“你个人出资?”

苏怀明皱眉道:“风险会不会太大了?”

林一凡个人出资,如果亏了,就是亏林一凡自己的钱。

苏怀明想不明白,林一凡在星光娱乐有百分之60的股份,即使全由星光娱乐出资,林一凡也能拿到大部分收益。

为什么还要自己出大部分投资?

而且影片盈利后,林一凡也不见得能因此,多分到多少利润。

从商业角度上,风险和收益并不对等,林一凡这样做,完全是不符合逻辑的。

按正常商业逻辑,这种非续集类电影,最好是制片公司出小部分投资,大部分投资交给电影投资人。

这样既能分散风险,收益份额也不会少到哪去。

因为至少公司除了投资份额所应得的收益比例外,还可以额外拿一部分票房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