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这个“宋”家

在王石井被抓去从军那一年,宋巴子在外头续了弦,娶了个丧夫带着儿子的寡妇。之后宋巴子就回了村,用剩下的钱置办了几亩地,对外说是婆娘的钱。去年年中,两人又得了个儿子。

谁都不知宋氏夜里偷偷离开王家后还回了趟娘家。宋巴子得知女儿要走,也没拦着,甚至没有提自己的两个外孙。

他在拿了女儿给他的封口费后,担心王家人找他的麻烦,着急忙慌地把田租给村里人,带着老婆继子躲了出去。

年前,宋巴子从同样外出干活的同村人嘴里得知王石井再娶了个男妻,同本家分了家不说,还挣了不少的银子。

王石井现在盖了大房子,日进斗金。不仅如此,人家还跟永修县的县太爷称兄道弟的,那日子过得比永修县首富家都要舒坦。首富都不能叫县太爷一声兄弟吧。

当然,闲话传来传去势必会越来越夸张。但不管多夸张,只是一个“特别有钱”、“日进斗金”就足够宋巴子心惊肉跳的。

宋巴子回去后就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婆娘景氏。王石井与本家分了家了,那该是没啥危险了,宋巴子和景氏琢磨了之后就决定回村。

这一回村就更不得了了。宋巴子一家人回到村里,酸言酸语马上就跟着来了。

瞧人家王石井娶了男妻之后命多好。如今有花不完的银子,住不过来的大房子,喊县太爷都要喊一声“哥”。不是他们这种泥腿子了,人家一步登天了。

而且人家再娶的那男妻又厉害,会挣钱不说,还愣是把王石井的本家压得是抬不起头,说分家就分家了。那王枝松被他那男妻闹得险些童生的身份都给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石井的本家是再也压不着他了,以后但凡再有个什么徭役,王家那头只能让自己的“亲”儿子去,或是掏钱买命,王石井只管安安生生地做自己的富家老爷了。

宋玉花是王石井的婆娘时,被婆母欺压得死去活来,连自己的孩子都护不住。她那恶婆婆打她的娃,她只会哭,拦都不敢拦。这宋玉花一跑,人家王石井反而来了个彻底大翻身。

宋玉花跑了对王石井来说那可真是福气,不然王石井还娶不到那么厉害的男妻,也过不上如今这么富贵的日子。

宋巴子一开始心里很不是滋味。宋玉花离家时半夜里回来,给了他二十两的碎银子,叫他帮忙去里正那给她拿一张“做工纸”。

所谓的“做工纸”就是村里人要去县上做工,找里正拿这么一张纸,证明自己不是流民,是正经要找活干。

这张纸在“敕南府”都有效,但如果要离开“敕南府”就必须得有路引。宋玉花要这张纸就是为了能跑得更远些。

得了女儿给的银钱,宋巴子去了趟里正家拿到了“做工纸”。纸上写的是婆娘景氏的名字。宋玉花拿了这张纸,又从家里拿了些吃的就头也不回地走了,之后再也没了音讯。

现在自己曾经的女婿过的那么好,外孙和外孙女也过得好。女儿却不知是死是活,宋巴子心里能好受么。宋巴子原本也只是心情不好,但景氏的心里就活络开了。

宋玉花是跑了,但终归来说也是被王家欺负跑的。现在王石井有钱了,难道不该接济他曾经的岳丈一家?

宋巴子窝囊,说是在外头做工,也只是卖一把子力气,挣不到几个钱。他之前能再娶,靠的全是宋玉花平时偷偷给他的钱。

景氏嫁给他的时候是带了些私房的,再后来宋玉花又给了他二十两银子,加上他打短工的积蓄和田租,日子算过得去。

可是景氏又生了个儿子,她再嫁给宋巴子的时候还带了一个十岁的儿子,如今也十三了,再过两年就该说亲了。

现在光景不好,宋巴子又上了年纪,也没人找他做活,积蓄也快花完了,日子越过越紧巴。只靠地里的那些收成,最多也就是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