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做客反响

可一日不分家,郭母就一日没法真正舒坦。

郭母不担心长子,她现在担心的反而是幼子郭玉。因为郭玉的性格内向腼腆,又敏感,不像长子那样开朗硬气。

长子对公婆来说毕竟是长孙,老太太可以不看重,但老太爷是一定看重的。长孙发了话,老人家不想听也会听一听。

但郭玉不同,他不是家里最小的孙儿,祖母又偏心,他的性格不可能不受影响。郭母就希望郭玉能跟王青多相处,性子能更开朗些,别总把心事压在心里。

说不定郭玉与那王青在一起久了,也能学到王青小爹的一星半点。

300文的工钱,每家的爹娘都让孩子们自己收着了。作为爹娘的也都高兴,自己的孩子高高兴兴地玩了一天回来,吃的肚子溜圆,还带了回礼和钱回来。

都是些半大小子,没有哪家的父母扫兴说怎么不是去一起读书的,反而去什么山上疯玩儿。

能听自己的儿子说他在山上多么干劲儿十足的摘了多少菊花,多少果子。带回来的果酱和钱就是他的劳动所得,只孩子眼里的兴奋未退的光芒就足以令爱孩子的父母为之骄傲的。

当然,孩子带回去的馒头和果酱基本上都孝敬长辈了。别说,这平平无奇的白馍馍味道还真不错。这王家的面粉是怎么磨的,怎么能这么香甜?

孩子们玩得高兴,王青更高兴。第一次招待同学来家里做客,招待的结果似乎颇为不错,大家都很满意,走的时候也都表示出了还想来的意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对邵云安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等忙完了这阵子,王青再请同学过来就是。到时候就在后院垒几个烧烤台子,让他们自己弄烧烤吃。

王青对下一次的“聚会”充满了期待,却不知这会是他与“白月书院”的同窗们仅有的一次欢喜的聚会。

邵云安也没有厚此薄彼,王衍和赵丛博每人也有300文的工钱,两个孩子今天也是忙了一天。

他们不仅有工钱,邵云安还从家里的布料库存里拿了两块布给赵河,让他送一块去王书平家。

邵云安不去王文和家,有事找王书平都是王石井出面。王石井现在不在家,就让赵河帮忙。赵河不要,不过是帮个忙,哪能拿这么好的料子。

邵云安对赵河是这么说的。攀比不是什么好行为,每家的情况不一样,自己家是什么能力,就去做什么能力的事。

但王衍和赵丛博已经大了,也需要有那么一两身拿得出手的衣服。赵家的条件现在不错,王书平家里差一点。不过现在酒楼开了,王家的条件也会慢慢好起来。

这两块布料永修县没有卖的,京城才有。王衍和赵丛博是读书人,他们用也不违制。千岁这回赏赐了很多的布料,蒋康辰走的时候也留下不少。

邵云安让蒋康宁给他棉布就行,蒋康宁却是把他在县衙的布料都拿过来了。除非是贡缎那种价值千金的,普通的料子放时间长会受潮,尤其是在永修县这种湿润的地方。

邵云安很看好王衍和赵丛博,两个孩子日后哪怕考不中进士,有义父帮帮忙,考上个举人应该还是有希望的。王青是独生子,日后少不得这两个兄长在外帮衬。

王石井离开了王氏一族,不表示王石井就要与村里人断绝关系。相反,很多时候王石井,包括邵云安都是需要村里人帮忙的。

不过是两块料子,又不是云锦贡缎的。若是那样的料子,邵云安也舍不得拿出来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