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襄邓导致关中落败,将会影响到大唐的未来。
李建成想通这一点,不再坚持迁都,承认了政策的失误。
“大哥!”李元吉一脸愕然,以他的那点点智商,如何能够看透罗士信一番话的真谛所在,反而觉得李建成这个时候的投降,不可思议。
李建成给了李元吉一个暗示的眼神。
李元吉心中不满,却还不至于愚蠢到在李渊面前说出他们约定一起以迁都之议,对付李世民的事情,将话憋在了心里,急的几欲跳脚。
一直打算挑罗士信毛病的陈叔达,继李建成心服口服之后,也突然长叹一声道:“鼠目寸光,井底之蛙,莫过于我!陛下,便如大将军所言,从长远考虑,为了大唐的将来,国都迁不得!”
太子党的老大李建成心服,反过来不赞同迁都。帝党的核心人物陈叔达也让罗士信说服,不但自嘲自己短视,甚至公然支持罗士信。
魏征、王珪都是当世难得的智谋之士,岂能理解不了罗士信那番话的内容,一个个也默然不语,不再辩驳了。为了一己私利,放弃国家大局,这并非高明政客做的事情。
真正高明的政客是将自己的利益跟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让百姓支持他,等于支持自己。只有这种晓得互利的政客,才能真正的令国家富强,得到万民的爱戴。
对于李建成的心服,魏征、王珪非但没有任何的不满,反而由衷的赞叹:懂得进退的政客才是好的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国家的利益,让这样的人统治国家,国家又如何富强的起来?
一瞬间风向变了!
支持迁都的人,几乎都改了口。对于让他们改口的罗士信,自然是赞叹吹捧,不约而同的说他字字珠玑,句句在理,将他几乎赞道了天上去。
李渊见未来女婿如此出色,也乐得哈哈大笑,“大将军说的却有道理,关中固然有不足的地方,但战略意义重大,不可轻易弃之。至于关中缺粮,那就多在关中建造几个大粮仓,平时多储备一些粮食,以便关键时候用度。”
“陛下英明!”群臣一起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