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三十二则(三十)

【原文】:

或问定命之说如何。曰:观于古圣贤之穷夭贫贱,与愚不肖之富贵寿考者,而知之矣。设非定命,何不齐若是邪。曰:然则人之汲汲然畜其德,不惜其力者,又奚取邪。曰:此固所谓尽其道以俟命者尔。譬之饮食以养生,虽知寿夭之有命,而不可废也。然而寿夭之殊,不以饮食厚薄矣。

【译文】:

有人问“定命”的说法是怎样的。

回答说:观察古代圣贤之人处境困厄、早逝、贫穷、地位低下,和愚昧无能之人富贵、长寿的情况,就能明白“定命”的道理了。

如果不是命运预先注定,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呢。

又问:既然这样,那人们急切地积累品德,不惜花费力气去做,又有什么意义呢。

回答说:这本来就是人们常说的“尽力践行道义,等待命运安排”啊。

就像靠饮食来保养身体一样,虽然知道长寿或早逝是命中注定的,但饮食养生却不能放弃。

不过长寿和早逝的差异,并不会因为饮食的厚薄(丰盛或简单)而改变。

【注释】:

1. 定命:传统命理思想核心概念,指命运预先注定、不受个人主观意志完全左右的说法。

2. 穷夭贫贱:“穷”为处境困厄,“夭”为早逝,“贫”为贫穷,“贱”为社会地位低下,统称人生不幸境遇。

3. 愚不肖:“愚”指愚昧,“不肖”指品行不佳、能力平庸,此处泛指资质或品行普通的人。

4. 富贵寿考:“富”为财富充足,“贵”为地位尊贵,“寿考”为长寿,统称人生幸运境遇。

5. 何不齐若是邪:“不齐”指差异大,“若是”指“像这样”,整句意为“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表反问。

6. 汲汲然:形容急切追求的样子,体现人积累品德时的主动态度。

7. 畜其德:“畜”通“蓄”,指积累、培养,“畜其德”即“积累自身品德”。

8. 奚取:“奚”为疑问代词“什么”,“奚取”即“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

9. 尽其道以俟命:儒家重要思想,指“尽力践行做人做事的道义准则,同时等待命运安排”,“俟”为“等待”。

10. 寿夭之殊:“殊”为“差异”,指长寿与早逝的区别。

【原文】:

故知命者,常不废其所事,而听乎富贵贫贱之适然。小人终日妄营恒思,取非其有。幸而得志,则矜其能,而负其知,而不知其适与命会也。曰:今有御人而取财者,岂命当为盗邪?曰:为盗非命也,其适得财则命也。凡可以自主者不系于命,为盗亦何不可己者邪。且御人不必皆得之也,而又何疑乎?

【译文】:

所以懂得命运的人,常常不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同时顺从富贵贫贱等境遇的自然发展。

品行卑劣的人整天盲目钻营、频繁盘算,总想获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侥幸获得成功,就夸耀自己的能力,依仗自己的智慧,却不知道这只是恰好与命运的安排契合罢了。

有人问:现在有拦路抢劫财物的人,难道是命中注定要做盗贼吗。

回答说:做盗贼不是命运注定的,他恰好能抢到财物,才是命运的安排。

凡是可以由自己做主的事,都与命运没有关联,做盗贼又有什么不可以戒除的呢。

况且拦路抢劫也不一定每次都能成功,又有什么可怀疑(“为盗非命”)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