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停下,抬手示意后方静止。
他闭上眼,意识沉入“策略模拟空间”。环境参数输入完毕,推演开始。千次运算在瞬息完成,最终锁定一组精确到毫秒的穿越节奏——三人在0.7秒窗口内依次通过,间隔不得超过0.2秒,否则系统将判定为群体入侵并重构光网覆盖。
他睁开眼,回头看了两人一眼。
“准备。”声音压得极低,“三、二、一,跳步穿隙。”
林悦第一个动。她俯身滑入光网边缘,身体几乎贴地,穿过第一道间隙时恰好赶上左侧光束偏移。紧接着是沈逸,他在中途忽然抬手,指尖轻轻拨动空气中悬浮的一粒尘埃,微弱气流扰动引发边缘光束提前偏转,为后续争取了额外时间。
陈宇咬牙冲出。他右臂发力不如平时流畅,落地翻滚时肩部撞上管道,发出轻微闷响。但就在他翻完最后一圈的刹那,最后一束红光完成偏移,光网恢复原状,没有触发警报。
三人全部脱险。
沈逸靠在墙边缓了两秒,额头渗出细汗。刚才那一拨尘埃的操作风险极高,稍有偏差就会让整个系统重置。但他算准了气流扩散速度和传感器反应延迟。
前方五十米,走廊尽头出现一组双联装自动炮台,半嵌入墙体,炮口缓慢旋转,释放出肉眼不可见的低频声波。地面铺设有压力感应层,厚度不足两毫米,却能捕捉到脚步震动的频率差异。
常规手段无法突破。
沈逸取出一张灰色贴片,标签上是系统生成的编号。这是用之前收集的碎片兑换的“声波干扰贴片”,理论上可以扰乱炮台接收信号。但刚靠近五米范围,系统就弹出警告:【当前型号仅能延迟响应,无法屏蔽】。
他盯着炮台散热口的位置,忽然切换至“极速学习模块”。将炮台发出的声波频率导入分析,三秒后,系统识别出其运行周期中存在一次12秒的微弱衰减——那是冷却系统重启的瞬间,所有传感精度下降约18%。
机会只有一次。
同时,他激活“隐藏身份加持”。虽然现实中是男性,但系统根据当前行动姿态、移动速度和能量辐射特征,判定符合“低威胁目标”模型,短暂提升闪避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