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姐的想法我的梦想,相见恨晚啊!

她经常从乌伤县坐火车去申城,就是去采购申城最新的衣服款式。

申城什么衣服火,她就生产什么衣服。当然,受条件限制,款式可以一样布料很难一样,龚艳芬是尽量还原,能做什么款就做什么款,做不了的就改一改呗。

她挣的就是出厂到批发这部分利润,作坊生产的服装会有其他人来拿货,至于那些衣服卖到哪里,龚艳芬一概不管。

龚艳芬和镇办工厂熟悉,也有这原因,做衣服的拉链和彩珠,她都从镇办工厂拿货。纽扣没有,纽扣是龚艳芬自己采购回来的——龚艳芬就是从纽扣里发现的商机。

一开始,她只想进点纽扣自己的缝补摊用,顺便放在小摊上卖卖。

没想到她进回来的纽扣大受欢迎,乌伤最不缺的就是挑着担子的小贩,其他小贩都跑来龚艳芬这里拿货,她很快就靠着纽扣赚了一笔钱。

“纽扣赚钱,龚姐怎么又转做了服装加工?”

曾小虎和龚艳芬说话的语气,不知不觉已经带上了恭敬,有本事的人不分男女都会让人尊重。

龚艳芬看了一眼江麦野:“小江,你知道我为什么转行吗?”

江麦野想了想:“卖纽扣是真正的小本生意,你有几百上千的本钱可以做这门生意,别人有几十块也能入行,在乌伤县这种环境下,龚姐你应该会有很多竞争对手。”

乌伤县真适合干个体。

在申城当个体户都要被人歧视,在乌伤县很常见。

仅是去年,乌伤县工商局就签发了7000多份“小百货敲糖换货”的许可证。

这是7000多张许可证吗?

是给超过7000个小贩发安全通行证嘛。7000个小贩后面又是7000个家庭,难怪乌伤县的商业气氛这么活跃。

这种活跃是好事,也是挑战。

别人看见龚艳芬卖纽扣赚钱,就会一窝蜂跟着龚艳芬卖纽扣。江麦野代入了一下自己,几千个赵福生,或是几千个以前的晓华妈要和她竞争发带生意,啊,真是想想都头皮发麻。

大家若是都做发带,江麦野就不做呗,市场那么大,总有能挣钱的买卖。

同理,在乌伤县,卖纽扣的人多了,龚艳芬就不想卖了,反正已经赚到了第一桶金,干脆升级做了服装加工——江麦野好羡慕啊,她其实也想过要不要做服装加工,郭雅雯夸了好几次她有设计天赋,江麦野难免飘飘然。

不仅郭雅雯夸,林爱嘉、董美娟都说她打版裁衣有技术,江麦野的下一步计划就是搞服装!

江麦野还只是想想,人家龚艳芬已经把服装家庭作坊搞起来了。

江麦野做买卖是夹缝里求生存,龚艳芬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