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立场初显露锋芒 华鼎骤遇无妄灾
联合调查组如期成立,进驻开发区,开始对“海龙建材”土地出让案进行复查。
表面上看,一切都在按林昊宇划定的框架进行。调查组的工作似乎陷入了某种“缓慢而细致”的节奏中。组长葛洪国并不急于求成,反而要求组员们沉下心来,广泛调阅历史档案,不仅限于海龙建材一家的卷宗,还包括同期开发区其他企业的土地出让合同、审批文件、会议纪要等。他甚至还让组员去拜访一些已经调离或退休的、当年参与过相关工作的老干部,美其名曰“全面了解历史背景,避免片面解读”。
这种“纠缠细枝末节”的做法,让一心希望速战速决的王强颇为不满。他几次在遇到葛洪国时,委婉地提醒要注意工作效率,不要陷入文牍主义。葛洪国总是谦和地点头称是,表示“王书记提醒得对,我们会注意把握进度”,但转过头,调查组的工作节奏依然故我。
这天,阳光明媚,葛洪国手持几份厚厚的文件,步伐稳健地走进了林昊宇的办公室。他的脸上透露出一种严肃而又自信的神情,似乎对接下来的“阶段性汇报”胸有成竹。
进入办公室后,葛洪国径直走到林昊宇的办公桌前,将文件整齐地放在桌上,然后坐下来,与林昊宇对视一眼,开始了他的汇报。
“林书记,”葛洪国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调查组的工作目前正在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经过深入调查和详细分析,我们发现海龙建材当时的土地出让价格确实明显低于同期同类地块的市场评估价。”
林昊宇专注地听着葛洪国的汇报,不时地点头表示理解。
葛洪国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在土地出让的程序方面,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瑕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关责任人恐怕难以推卸责任。”
林昊宇的眉头微微皱起,他思考了片刻,然后说道:“嗯,证据扎实就好。既然已经查明了问题所在,那么接下来就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该追缴的款项要坚决追缴,该处理的责任人也绝不能姑息。”
葛洪国话锋一转,看似无意地补充道:“不过,在查阅大量同期档案后,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当时开发区为了快速招商引资,似乎普遍采取了一种‘低价引商’的策略。不止海龙一家,不少早期入驻的企业,其土地出让价格都徘徊在政策允许的底线附近,甚至有些……嗯,略低于我们内部掌握的最低标准线。”
他缓缓地推了推那副厚厚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似乎透过了时间的迷雾,凝视着过去的种种。他的语气也变得愈发沉重,仿佛心中承载着千斤重担一般,让人不禁为之侧目。
“虽然当时的做法确实是出于发展的需要,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他的声音略微低沉,透露出一丝无奈,“但这种普遍性的行为,从客观上来说,却无疑给国有资产带来了潜在的流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