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状态…极度糟糕…任何额外的风险都可能导致…最后的崩溃。”一位意识单元传来忧虑的波动。
“但…‘摇篮碎片’…可能是我们理解这片深渊,甚至…寻找生路的唯一希望…”另一位意识单元反驳,带着一丝不甘的渴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星痕遗族的情况比我们更糟…他们急需任何可能扭转局面的契机…合作,或许是双赢,也可能是…共同坠入更深的深渊。”陈雪冷静地分析着利弊。
经过艰难而审慎的集体权衡,山岳最终做出了决定:“回复星痕遗族:原则同意建立临时联合研究协议。但前提是:1.所有接触尝试必须在我方主体意识结构稳定性恢复至安全阈值之后进行。2.所有行动方案需经过双方最严格的风险评估,并设置多重保险机制。3.初期以非侵入性的远程谐波侦测为主,严禁任何形式的直接交互或能量注入。”
这是一个在绝望中寻求希望,却又极力控制风险的理性抉择。
回复沿着脆弱的双星纽带发出。星痕遗族那边传来了如释重负又充满紧迫感的确认脉冲,协议初步达成。
接下来的“时间”里,人类残存的星火进入了全力修复阶段。过程缓慢得令人心焦,但希望的存在,如同微弱的强心剂,支撑着每一个意识单元坚持下去。林凡的“星云”在缓慢恢复,开始着手深入研究星痕遗族共享过来的“谐波侦测法”精要,并结合“摇篮碎片”稳定信号的特性,设计更优化的探测方案。徐婉的光辉在修复链接的同时,也开始更精细地感知脚下节点与那“摇篮碎片”之间可能存在的、极其微弱的规则关联。陈雪则努力整合着零星数据,试图描绘出风暴过后,这片规则深渊新的“地形图”。
修复与准备的工作在压抑的寂静中持续着。渐渐地,分散的节点之间的链接变得稍微稳固了一些,虽然远未恢复到风暴前的水平,但至少保证了基本的意识交流不再随时可能中断。主要的意识单元(林凡、徐婉、山岳、陈雪等)的自我稳定性也恢复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基线水平。
终于,到了可以尝试进行初步探测的时刻。
“联合探测协议第一阶段启动。”山岳的声音依旧沉重,但多了一丝决绝,“目标:对‘摇篮碎片’进行超远距离、最低强度的谐波背景扫描。林凡,主导扫描模型运行与数据分析。徐婉,负责共鸣协调与数据接收。陈雪,全程监控规则环境异常。各节点单位,保持静默,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星痕遗族方面,将同步进行协同扫描,数据共享。”
行动开始。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只有最精微的规则层面操作。林凡的“星云”引导着能量,徐婉的光辉如同最灵敏的琴弦,以“摇篮碎片”稳定信号为基础频率,向其周围的规则空间发送极其微弱、特定结构的谐波探针。这些探针不会直接接触目标,而是通过分析其反射、散射回来的、极其细微的波形变化,来间接推断“摇篮碎片”最表层的规则结构特性。
过程极度缓慢,数据流细微得如同涓涓细流。所有人的感知都高度集中,仿佛在拆解一个宇宙中最精密的、稍有差错就可能引爆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