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道与佛学

“佛教之地讨财安,有失体统。以施主文笔,决非慕财之人。”

“晚辈出愿闻其详?”

“以天道观之,施主以静制动,以心道通天道,然与佛法无缘。”

寺庙禅房内,丁元英与智玄大师相对而坐,桌上茶香袅袅。

丁元英恭敬而诚恳:大师,此次前来,实是心中有诸多困惑。我欲为那贫困的王庙村寻得脱贫之道,然世道艰难,我竟被逼得要重新启动私募基金这等与因果纠缠之事,心中不安,特来向大师讨个财安。恭财神入王庙村,谋得扶贫之道。

智玄大师双手合十,眼神慈悲:施主,私募基金,此乃逐利之举,其间充满着世间的贪嗔痴念。你既知此中有诸多因果牵缠,又为何要涉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丁元英深吸一口气:大师,我之哲学理念,讲究尊重客观规律,于这世间规则之中寻得破局之法。王庙村贫困已久,村民苦不堪言,我欲以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借助商业这一强大的社会力量,打破他们的贫困枷锁。可这启动私募基金,就像是在刀刃上起舞,稍有不慎,便会坠入因果的深渊。

智玄大师轻轻拨动佛珠:施主,在佛看来,世间万物皆有因果。你以哲学之法去撬动这扶贫之事,可你是否想过,若私募基金中的贪念与嗔恨之念卷入这扶贫大业,那王庙村的村民又将陷入何种境地?这就如同种下恶因,怎能期待善果?

丁元英沉思片刻:大师,我明白佛所讲因果不虚。但我想,我以一颗清醒的头脑去操控这一切,以理性和公正为原则,虽行走于利益的边缘,但目的是为了给予那些村民一个自力更生的机会。哲学教会我以人的智慧去洞察世事,利用规律,就像治水,虽在汹涌的利益洪流中,却能引导它灌溉那片干涸的土地。

智玄大师微微一笑:施主,你虽有救世之心,然这世间事,不是仅靠人的智慧便可周全。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眼中的规律与手段,在更高的佛法视野下,不过是暂时的表象。你启动私募基金,必然会搅动这世间的名利场,那些被你牵动的人,他们的嗔恨与嫉妒,可能会化作业力,反扑于你和王庙村。

丁元英眉头微皱:大师,那依您之见,我该如何平衡这哲学所倡导的积极入世与佛学所警示的因果业报?我不想放弃王庙村的扶贫大业,可也不愿陷入无尽的业障之中。

智玄大师缓缓开口:施主,佛法讲求的是慈悲与智慧。你若真心扶贫,需以慈悲为怀,让这一善念贯穿始终。在行事过程中,莫要被利益蒙蔽双眼,时刻觉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你的哲学虽重规律与理性,但莫忘人性中的善与美。以善念驾驭你的智慧手段,在这扶贫之事中,让每一个行为都种下善因,方得善果。虽你身处商业利益的旋涡,但心中要有一片净土,如同这五台山的宁静,不为世俗所染。

丁元英若有所思:大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我虽在哲学的世界里钻研许久,却也深知佛学蕴含的智慧深不可测。我当以慈悲之心为引导,在这扶贫之事上谨慎前行,平衡好这世间的利益与善念。

智玄大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若能如此,善莫大焉。愿施主在这扶贫途中,既能达济苍生,又能保全自身的清净与善念。但观施主有未来之气,扶贫大业之成,即为施主踏入佛门之日。

丁元英惊得一身冷汗,智玄知我因果,实乃世道高僧。想想自己是穿越而来的二十一世纪之人,在二十世纪的天道中孤独苦行,想想也是份苦差。今遇良人芮小丹,实乃丁元英之大幸。

丁元英吩咐肖亚文到拜佛堂奉二万香油钱,而后匆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