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刚暗下去,陈砚舟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阵骚动。
抬头望去,三个穿着深蓝和服的男人正站在餐馆门前,手里举着一张纸,字正腔圆地念道:心味餐馆未经授权使用日本传统和果子造型,涉嫌文化剽窃。
围观的人群立刻围了上来,有人举着手机拍摄,有人低声议论,还有人直接开起了直播。热搜词条一个接一个冒出来:#中国小店抄袭日式点心#、#和果子是不是中国制造#。
宋小满从后厨快步走出,旗袍袖口还沾着些许糯米粉。她一眼看见那张声明书,气得手指微微发抖:你们凭什么说这东西是你们独有的?
为首的日本厨师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却不容反驳:和果子源于日本平安时代,技法传承有序。你所做的樱花纹样,与京都樱吹雪系列高度相似,很难说是原创。
旁边一个年轻食客插嘴:可前几天不是刚证明和果子原型来自中国吗?
那是历史上的文化交流。那人冷笑,但技法归属是明确的。就像你们不会把钢琴说成是中国发明吧?
人群安静了片刻。
宋小满咬住下唇,忽然转身走回案台,腰间二十四把刀具叮当作响。她抽出最细的那把柳叶刀,刀刃薄如蝉翼,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她抓起一根白萝卜,咔咔两下削去外皮,动作干净利落。
所有人屏住了呼吸。
刀尖落下,快得几乎看不见轨迹。只听细微的沙沙声持续不断,像春蚕啃食桑叶。她的手腕轻转,刀锋斜挑,一层层薄片向外翻卷,渐渐成型——花瓣层层叠叠,分明是樱花模样。
可再仔细看,内里竟藏着另一重纹路:花心处浮现出牡丹的轮廓,层层包裹,若隐若现,像是千年前某位画师在绢纸上留下的隐笔。
整朵花雕刻完成,晶莹剔透,仿佛能闻到淡淡香气。
围观者倒吸一口凉气。
那日本主厨脸色微变,凑近细看,眉头越皱越紧:这......这不是单纯的模仿。
当然不是。宋小满把刀轻轻搁在案上,这是我祖上传下来的双纹叠春刀法。外樱内牡,取东渡传艺,反哺故土之意。你们说是你们的,可你们见过这种结构吗?
对方沉默不语,眼神中仍带着怀疑。
陈砚舟一直靠在柜台边,没有动作。他盯着那朵萝卜花看了片刻,忽然闭上了眼睛。
心味系统无声启动。
画面在脑海中流转——
唐代扬州码头,江风猎猎。一艘遣唐使船即将启航,一名淮扬老匠人匆匆赶来,将一本手札塞进使臣手中。翻开一页,正是樱纹参牡丹意,赠东瀛友人八个字。
接着是江户时代的厨房,一位日本学徒伏案临摹,笔下图案与今日的樱吹雪如出一辙,唯独少了一层内纹。
最后定格在一页泛黄的菜谱上,批注写着:此刀法传自大唐,今已失传于彼岸,唯我族尚存一丝脉络。
陈砚舟睁开眼,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全场的嘈杂:你们说这是你们的传统?可你们知道,最早的樱花纹,是我们这边刻好了,让你们带回去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