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面点热销,治愈故事传四方

天刚蒙蒙亮,街灯还泛着黄晕。陈砚舟推开餐馆门,钥匙在锁孔里转了两圈,手搭在门把上顿了顿。他站在门口看了眼手机——昨晚那通电话之后,唐绾再没消息。

店里静悄悄的,只有冰箱低沉的嗡鸣。他脱下外套搭在椅背上,径直走进厨房。宋小满已经在案板前站着了,手里攥着擀面杖,眼睛通红,像是整宿没合眼。

“你怎么来这么早?”她抬头看他。

“你也没走。”陈砚舟走到水池边洗手,“昨晚没睡好?”

宋小满点点头:“有个阿姨打电话来,说她爸吃了咱们的面点,突然认出她了,还喊了她小时候的乳名。她说着说着就哭了,我在电话这边也跟着掉眼泪。”

陈砚舟没接话,擦干手,从她手里接过擀面杖。“你去歇会儿,我来。”

“不用,我撑得住。”她攥紧了工具不肯放。

“不是让你偷懒,是怕你累垮了。”他把面团往案板中间一推,“三十份‘记忆面点’,蒸笼三层,先做老式缝纫机造型的,再压凤凰自行车模子。你泡枸杞,我去调馅。”

宋小满愣了愣,还是退开一步。她看着陈砚舟熟练地分派活计,动作不疾不徐,每一步都稳稳当当。灶火点着了,水渐渐热起来,厨房里的节奏慢慢回来了。

她轻声说:“昨天那个阿姨讲,她爸十年没喊过她的名字了。”

“嗯。”陈砚舟低头揉着面,“有时候味道比药还管用。”

小张来了,拎着早点。陈砚舟让他在门口贴了张告示:每日限三十份记忆面点,先到先得,售完即止。

“怕有人抢?”小张问。

“怕他们失望。”陈砚舟说,“做多了,味道就走样了。”

人陆陆续续来了。有拄拐的老人,有搀着父母的年轻人,还有拎着保温盒的中年夫妻。他们不吵不闹,就在门口安静地等着。

第一个拿到面点的是个穿蓝裙子的姑娘。她捧着盒子,眼泪直接砸在包装纸上。“我爸昨天吃了,问我妈在哪儿。我妈走了八年了,他头一回想起来。”

陈砚舟在灶台前听见了,没回头,只是往下一锅馅料里多加了一勺蜂蜜。

快到中午时,一个中年男人冲进店里,怀里抱着一面锦旗。他眼睛通红,声音发颤:“我找你们老板!我要当面谢谢他!”

宋小满吓了一跳,转身就想往后厨躲。陈砚舟眼疾手快,一把拉住她手腕:“别慌。”

男人看见他们,腿一弯就要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