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城下之盟 (公元前585年 秋)

皇戍血溅沙场,楚军隔岸观火。新郑城内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随着那场失败的夜袭和城外的冲天火光,彻底土崩瓦解。绝望如同瘟疫,席卷了这座孤城的每一个角落。

夜袭失败的次日清晨,新郑北门的城楼上,竖起了白色的降幡。

城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洞开。以公孙申为首的郑国剩余大臣,除去冕服,身着素缟,手捧郑国宗庙祭祀的礼器、舆图册籍以及象征统治权的圭璧,垂首徒步而出。他们身后,是卸去甲胄、放下武器的守城士兵,以及无数面如死灰、眼神麻木的百姓。

晋军中军大帐前,晋景公身着戎装,在赵朔、荀林父、郤克等卿大夫的簇拥下,威严地接受郑国的投降。仪式庄重而压抑,只有风声和郑人压抑的啜泣声。

公孙申跪伏于地,声音颤抖,带着无尽的屈辱:“郑国罪臣公孙申,率郑国百官,谨献社稷于晋侯驾前。郑国君臣昏聩,不能侍奉上国,反依附荆蛮,罪孽深重。今情愿纳土归降,唯乞晋侯念在昔日盟好,保全郑国宗庙,赦免满城生灵……”

晋景公看着匍匐在地的郑国群臣,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征服快意,但他牢记赵朔事先的叮嘱,并未过分显露。他微微抬手,语气沉凝:“郑国既知悔悟,寡人亦非好杀之人。郑国宗庙,可予保留,郑伯及公室,迁往晋国境内安置。至于尔等及城中百姓,只要安分守己,寡人自当一视同仁。”

所谓保留宗庙,不过是象征性的安抚;而将郑国公室整体迁离故土,则意味着郑国作为一个独立政权的彻底终结。自此,中原战略要冲郑国,名存实亡,其土地、人口、城邑,尽数并入晋国版图。

接下来,便是胜利者对战利品的瓜分与对占领区的处置。晋军迅速接管了新郑及郑国各重要城邑的防务,清点府库,登记户籍。按照晋国惯例和此次出征的功劳,郑国的土地被分割赏赐给此次有功的卿大夫家族,其中赵氏、郤氏、荀氏等获益最丰。大量的郑国工匠、典籍、珍宝被作为战利品运往晋国。

尽管军事上取得了完胜,但赵朔深知,征服一地易,收服人心难。郑国地处中原腹心,若治理不当,必将成为晋国背上的一根毒刺。

在晋景公班师回朝后,赵朔并未立即离开,而是留下来亲自处理郑地善后事宜。

他首先做的,便是释放了被软禁多日的公子去疾,并给予其极高的礼遇。赵朔亲自前往公子去疾府上拜访,言辞恳切:“郑国之亡,非执政之过,乃势之所然,兼有小人离间。执政之才,天下共知。若执政不弃,我晋国愿以客卿之礼相待,委以治理郑地之重任,使郑民得享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