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信笺与灰烬

绛都的朝堂,因西线惨败和赵盾的强硬回应,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这平静之下,是暗流汹涌,是各方势力在惊雷过后的短暂蛰伏与重新审视。赵盾主导的追查在西线紧锣密鼓地进行,盘问知情将领,核对文书往来,一时间,阳处父大营内人心惶惶,却也未能立刻揪出那个隐藏的内鬼。

然而,就在这调查陷入僵局之际,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被秘密送入了三世老臣狐偃的府邸。送信之人如同鬼魅,将信投入门房便消失无踪。当狐偃的心腹家老将这份带着蹊跷的信笺呈上时,狐偃正对着庭中积雪出神,眉宇间是化不开的忧色。

他拆开信,目光扫过其上内容,原本沉静的面容骤然变色,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信中的字迹是刻意扭曲的,但所述内容却惊心动魄——它详细描述了士谷如何因不满赵盾追缴军赋,与楚国密使接触,并最终提供了西线换防情报的全过程!时间、地点、甚至部分对话内容都清晰在列,唯独缺少直接指证士谷的物证,更像是一份来自知情者的揭发。

信末,还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赵盾酷政,逼反忠良,今证据在此,公为国之柱石,岂能坐视国贼乱政,寒尽忠臣子之心?”

这是一份毒计!一份极其恶毒的离间之计!

送信者的目的昭然若揭:若狐偃凭借此信,在朝堂上公开弹劾士谷,甚至借此攻击赵盾政策失当,那么无论成败,都将引发晋国高层一场巨大的地震。若成功扳倒士谷,乃至牵连赵盾,则晋国朝堂必然陷入分裂与混乱;若失败,则狐偃将背负构陷同僚、破坏团结的罪名,其威信将大打折扣。无论哪种结果,得利的都将是背后的楚国。

狐偃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他瞬间明白了子文的狠辣。这不仅仅是利用士谷这个叛徒,更是要将他也拖下水,利用他与赵盾之间因新政产生的微妙裂痕,逼他做出选择,从而彻底撕裂晋国的核心。

他该怎么办?将信公开?正中楚人下怀。将信压下?知情不报,亦是罪责,而且一旦将来事发,自己如何辩解?将信交给赵盾?以赵盾如今酷烈的手段和对自己可能存在的芥蒂,他会如何处置?是否会借此机会进一步清洗旧族?

狐偃在书房中踱步良久,烛火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回想起与先君文公流亡的岁月,回想起晋国一步步走向霸业的艰辛,回想起先轸、胥臣等为国捐躯的将领……一股巨大的悲凉和责任感涌上心头。

最终,他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不能让自己的名声和派系的利益,成为敌人摧毁晋国的工具。他走到炭火盆边,看着跳跃的火焰,缓缓将那份密信凑了上去。

信纸迅速蜷曲、焦黑,化作一小团灰烬,如同一个无声湮灭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