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淮水鏖兵 公元前623年

春日的僵持与试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终结,淮水流域的平静被彻底打破。楚令尹子文率领的八万大军,如同缓慢移动的山峦,终于推进至州来附近,与孙武依托地利构建的吴军防线正面相对。一场决定东南霸权归属,乃至影响天下格局的大战,即将在这片河网密布、丘陵起伏的土地上爆发。

子文用兵,老辣持重。他并未急于发动全线进攻,而是首先派遣司马子玉,率领一万五千精锐步卒及三百乘战车,攻击吴军防线左翼一处名为“硖石口”的关键隘口,意在试探吴军虚实,并试图撕开一道缺口。

子玉素来骄悍,求战心切,得令后即挥军猛攻。楚军甲胄鲜明,战车轰鸣,声势浩大,朝着硖石口汹涌而来。

孙武早已料到此地必受攻击。他在硖石口正面只布置了少量疑兵,且战且退,诱使楚军深入。而真正的杀招,则隐藏在两翼的密林与河汉之中。

当子玉的先锋部队大部分涌入硖石口狭窄的谷地时,孙武令旗一挥。早已埋伏多时的吴军精锐,分别由大夫夫概(吴王阖闾之弟,假定人物)和专毅(吴国勇将,假定人物)率领,自左右两侧山林中猛然杀出!与此同时,预先堵塞上游河道形成的临时水坝被决开,积蓄的河水裹挟着泥石奔腾而下,虽未造成巨大伤亡,却成功切断了楚军前锋与后续部队的联系,并引起了阵型的混乱。

吴军士卒经过孙武严格训练,惯于山林作战,行动迅捷如猿猴,利用地形分割包围陷入混乱的楚军。专毅更是身先士卒,直扑子玉的中军大旗。楚军战车在崎岖狭窄的地形难以施展,步兵阵型被冲散,顿时陷入苦战。

子玉虽奋力搏杀,但败局已定,只得在亲兵拼死护卫下,丢弃大量辎重,狼狈突围而出。此战,楚军折损超过四千,战车损毁数十乘,锐气受挫。

初战失利,子玉满面羞惭地向子文请罪。然而,子文并未过多责备,反而更加坚定了稳扎稳打的决心。

“孙武用兵,果然名不虚传,善用地利,出奇制胜。”子文对众将道,“然,奇兵可胜一时,难撼大势。我大军兵力占优,国力远胜,何必与之争一隅之长短?”

他彻底改变了战术,不再寻求速战速决,也不再分兵冒进。八万楚军如同巨大的工蚁群,开始在吴军防线对面,依托地势,构筑起连绵数十里的坚固营垒。深挖壕沟,高立壁垒,设置鹿角、拒马,营寨之间遥相呼应,巡逻队往来不绝。子文意图很明显,他要凭借绝对的实力,打一场消耗战,将吴军牢牢锁死在这条防线上,直至其粮草耗尽,士气低落,或者被迫出来决战。

楚军庞大的后勤系统开始高效运转,从中原腹地调集的粮草物资,通过水路陆路,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子文甚至征调了大量民夫,在后方开辟新的粮道,以防备吴军的骚扰截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