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轻轻咳嗽一声。老书吏惊醒,抬起浑浊的眼睛打量他,嘟囔道:“何事?”
林曦拱手,递上一小块碎银(聂小倩所赠盘缠之一),温言道:“老先生,晚生想查阅本县县志及一些地理杂记,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老书吏掂了掂银子,脸色缓和了些,指了指角落里几个落满灰尘的书架:“自己找吧,别弄乱了。县志都在最里面那个架子上。” 说完,又趴下打盹去了。
林曦道了谢,走到书架前。果然找到了郭北县历代的县志,纸张泛黄,字迹斑驳。他小心翼翼地取下几本,拂去灰尘,就着窗外透进的光线,仔细翻阅起来。县志内容庞杂,涉及沿革、山川、津梁、祠庙、物产、祥异、轶事等。他重点查看“山川”、“祥异”(记载奇异事件)和“轶事”部分。
时间在故纸堆中悄然流逝。他看到了关于兰若寺前身“乱葬岗”的模糊记载,看到了关于“三途河支流”水患的记录,甚至看到了一条关于百年前有“流星坠于西北山中,夜如白昼,三日乃熄”的简短描述,地点大致在如今黑风寨势力范围边缘。这让他心中一动,联想到了星晷古道可能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当他沉浸其中时,屋外传来一阵喧哗和沉重的脚步声。一个满身酒气、穿着破旧号衣的老兵,踉踉跄跄地闯了进来,嘴里含糊地喊着:“王老头!王老头!酒……酒钱先赊着!老子……老子当年在玉门关砍突厥狗头的时候……”
那打盹的王书吏被吵醒,没好气地骂道:“滚!赵老三!又灌多了猫尿!这里是你撒野的地方吗?快滚出去!”
那被称为赵老三的老兵却不走,一屁股坐在门槛上,抱着酒葫芦,嘿嘿傻笑,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述他“当年”的英勇事迹,如何戍边,如何杀敌,如何受伤退役,流落至此。言语混乱,却透着一股英雄末路的悲凉。
林曦停下翻阅,静静地看着这个老兵。那些被时代遗忘的、坚守着过往荣耀的小人物,总是带着一种令人心碎的尊严。这个赵老三,或许就是这样一个缩影。
王书吏骂骂咧咧,却也没真赶他走,只是由他在那里自言自语。
赵老三说着说着,忽然看到林曦,浑浊的眼睛亮了一下,指着林曦道:“这位……这位公子,一看就是……就是读过书的!你给评评理!老子……我赵老三,这条瘸腿,是为谁瘸的?是为这大……大唐江山瘸的!可现在……连口饱饭都……”
林曦心中恻然,起身走到他身边,温声道:“老英雄为国征战,辛苦了。” 说着,又取出几钱银子,塞到他手里,“天冷了,买碗热酒暖暖身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