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的跋涉,不再仅仅是求生,更成为一种独特的修行。张小凡开始有意识地观察这片赤色星球的细节,尝试理解它的“脉搏”。他发现,这片看似死寂的沙漠,并非全无规律。
他学会了辨识沙层下偶尔渗出的、带着咸涩湿气的“夜露石”,能在黎明前最寒冷的时刻,用粗糙的石片刮下其上凝结的微量水珠。他辨认出几种根系深扎、能储存水分的耐旱植物的特征,虽然苦涩难咽,却能补充体力,其汁液甚至有微弱的愈合伤口之效。
他甚至开始记录天空中那轮巨大、呈现暗红色的“太阳”以及两颗较小、轨迹奇特的“月亮”的运行周期。他发现,当特定的星象出现时,沙漠深处会传来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某种韵律的震动,仿佛这颗星球本身在呼吸。
赤砂族的启示
在一次追寻那奇异震动的途中,张小凡于一片巨大的风化岩林深处,发现了一处微弱的生命迹象。那是一个小小的、几乎与岩石融为一体的聚居地,居住着一种他从未见过的土着种族。
这些生灵体型矮小精悍,皮肤呈暗红色,布满类似砂砾的纹路,眼眸是纯粹的晶黄色,能在强光与黑暗中自由视物。他们自称“赤砂族”,是这颗“赤砂星”的原生族群。
起初,赤砂族人对张小凡这个外来者充满警惕。但张小凡没有展露任何力量(他也无法展露),只是以最朴素的姿态,用手势和观察来的简单音节尝试交流。他分享了自己找到水源和食物的方法,帮助一个受伤的赤砂族老者处理了伤口(用的是他摸索出的草药知识)。
他的善意和与这片严酷环境共存的坚韧,逐渐赢得了赤砂族人有限的信任。他从他们那里学会了更多在赤砂星生存的技巧,比如如何通过倾听风声预判沙暴,如何从某种特定的沙虫巢穴中找到富含能量的胶质体。
更重要的是,通过零星的交流和对他们生活仪式的观察,张小凡开始触及这颗星球的秘密。
赤砂族人崇拜“地母”,他们相信脚下的大地拥有生命,那周期性的震动是“地母的叹息”或“心跳”。他们有一种古老的传承,能用特殊的方式“聆听”大地,并找到一种深埋于地底、被称为“星泪”的赤红色晶石。这种晶石蕴含着精纯而温和的大地能量,是赤砂族修炼和维持部落结界的关键。
张小凡得到了一小块“星泪”作为答谢。当他握住这块温热的晶石时,体内那新生的混沌之意竟主动与之产生了微弱的共鸣!并非吸收其中的能量,而是仿佛在“阅读”其中蕴含的、属于这颗星球本身的古老记忆和规则烙印。
他意识到,这颗“赤砂星”并非贫瘠,而是将其精华深深内敛,以一种不同于灵气的方式存在着。这里的“道”,更加质朴,更加贴近物质与能量的本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