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第一支远征舰队—目标,吕宋!

当整个大明北方的目光,还聚焦于那场由“战争国债”所掀起的金融狂潮,以及随之而来的、即将对中原流寇发动的雷霆攻势之时,顾昭的棋盘上,另一枚蓄势已久的棋子,已在千里之外的天津塘沽新港,悄然落定。

金融的革新,为帝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澎湃血液;而这股力量奔涌的方向,绝不仅仅是内陆的平叛战场。顾昭的目光,早已越过了长城与黄河,投向了那片更为广阔、更为深邃,也蕴藏着无尽财富与危机的蔚蓝色海洋。

崇祯三年的深秋,渤海湾的风已带上了凛冽的寒意。

然而,天津塘沽新港的船坞区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数万名工匠、水手和士兵汇聚于此,他们的脸上交织着激动、自豪与对未知前路的些许敬畏。在他们的注视下,一艘与大明乃至整个东方世界所有船只都迥然不同的巨舰,正静静地停泊在新建成的深水码头旁,等待着它划时代的首航。

这艘船,便是由顾昭亲自督造、融合了东西方造船技术精华、代表着大明工业最高水平的第一艘“巡洋舰”级战舰——“开拓号”。

它拥有一个极其优美的船身,修长而锐利,线条流畅得仿佛一头准备扑食的猎豹,与同时代欧洲流行的那种高耸、笨重、如同海上城堡一般的盖伦帆船形成了鲜明对比。盖伦帆船为了追求最大的载货量和侧舷火力平台的稳定性,往往显得臃肿而迟缓,但在“开拓号”的设计理念中,速度与机动性被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它的船体采用了分段式龙骨结构,外覆双层柚木船壳,不仅坚固异常,更拥有极佳的耐腐蚀性。三根高耸的桅杆上,挂载着精心计算过的混合帆装,既有能提供强大动力的巨型横帆,也有便于在逆风中转向的三角纵帆,这使得它在复杂海况下的操控性远胜于单纯依靠横帆的欧洲船只。

而最让人生畏的,是它侧舷那两排密密麻麻的炮窗。当炮窗挡板全部打开时,二十四门由西山军工坊用最新退火技术铸造的十二磅长管加农炮,会露出它们乌黑而冰冷的炮口,仿佛巨兽亮出了它的獠牙。这些火炮经过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射程、精准度和炸膛风险都远优于粗制滥造的红夷大炮,足以在有效射程之外,将任何胆敢挑衅的敌舰撕成碎片。

这不仅仅是一艘船,这是顾昭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一张用钢铁、巨木和火药书写的,属于大明帝国的,强硬而崭新的名片。

今天,就是“开拓号”与其所属的特混舰队,正式启航的日子。

这支被命名为“南洋宣慰舰队”的庞大队伍,其构成体现了顾昭深远的战略意图:

旗舰,自然是光芒万丈的“开拓号”。

其左右,是两艘经过深度改装、加装了新式火炮与观测台的“天津级”炮舰,它们将负责舰队的侦查与侧翼护卫。

在三艘专业战舰的身后,是十几艘体型庞大的武装商船。这些船只由皇家商会出资建造,拥有一定的自卫火力,其广阔的货仓里,装满了足以让任何一个海外市场为之疯狂的货物——来自江南的“云裳”牌精纺棉布、景德镇出品的最新款薄胎瓷器、武夷山的上等茶叶,以及在欧洲贵族间被炒到天价的西山玻璃镜。

船上的人员构成更是前所未有。除了数千名经过严格训练的海军官兵,还有来自大明皇家银行的商务代表,他们将负责全程的贸易谈判与资金结算;十几位来自西山书院地理系的测绘员,他们携带了最精密的经纬仪和六分仪,任务是绘制精准的海图;甚至还有几位在澳门生活多年、因仰慕顾昭而投奔、精通西班牙语和拉丁语的耶稣会传教士,他们将作为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这支舰队,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是一次单纯的军事或商业行动。它是一柄集勘探、贸易、外交与武力威慑于一体的多功能利剑。

而这柄剑所指的方向,正是被西班牙人窃据了数十年的富庶之地——吕宋。

顾昭为这次远征,制定了清晰的表、里双重目标。

表层目标,也是昭告天下的公开任务,是经济层面的。那就是要以官方的身份,强行打通与吕宋的直接贸易航线。在此之前,大明与吕宋之间的贸易,大多由海商或郑芝龙这样的海上豪强所垄断,朝廷不仅无法分润,更无法掌握主动权。顾昭的目的,就是要用“开拓号”的巨炮,去和吕宋的西班牙总督,好好“谈一谈”关税和贸易规则,用大明无与伦比的商品,直接换取西班牙人从美洲新大陆的波托西银矿,用大帆船源源不断运来的巨额白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