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市。
车轮碾过鹅卵石铺就的老街,发出沉闷的滚动声。窗外掠过的是费城的景色:红砖墙面上爬满藤蔓的殖民时期建筑,与玻璃幕墙的摩天大厦犬牙交错;自由钟的轮廓在远方若隐若现,空气中却飘荡着芝士牛排和廉价大麻叶混合的奇异味道。
这座城市像一本被匆忙撕开又胡乱拼贴的画册,历史与当下,庄严与颓靡,秩序与混乱,在夕阳的余晖下呈现出一种哥特式的迷离感。
张夏窝在奥丽维娅那辆过于招摇的红色野马副驾驶上,指间夹着一小叠随身贴。他眉头微蹙,指尖快速在黄色的方形纸片上划动着,留下潦草却精准的标记:
栗树街1124号——艾米莉·哈灵顿;
松林大道305号——克莱尔·威尔逊;
格拉德温17号——莱拉·罗斯;
枫叶路83号公寓B——马库斯·克拉克;
河畔道450号——伊桑·詹姆斯;
圣玛丽中学——顾悦灵在美国就读的私立中学;
费城档案馆——327B,来自鲁本的“惊喜”;
橡树巷17号——店名:“墨水与石英”,去碰运气。
张夏在最后这个地址上,打了个星号,正是他第一个目的地。
野马最终在老城区一条僻静的鹅卵石小街停下,橡树巷17号,“墨水与石英”的招牌低调地悬在橱窗上方。
橱窗里,泛黄的羊皮卷、古朴的星象仪和几枚晶莹剔透的水晶在阳光下散发着静谧而神秘的气息。
店内安静得能听见灰尘落下的声音。张夏环顾四周,没有看到预想中那个熟悉的高挑身影。
“找人?”一个略带慵懒的女声从高高的书架后传来。
一个年轻女人走了出来。约莫二十四五岁,长长的黑发挽了个松散的发髻,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和一张极具东方韵味的精致脸庞。然而,那双眼睛却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疏离和洞察,仿佛能穿透皮囊直视灵魂。
她穿着剪裁独特的改良中式上衣,搭配一条深色阔腿裤,指尖染着暗红色的蔻丹,手里正漫不经心的摆弄着几枚磨损到发亮的铜钱。
“我找维罗妮卡·斯特兰奇女士,她在吗?”张夏开口,其实没抱多大希望。这位女士出了名的讨厌电子设备,两天前寄出的邮件大概率石沉大海了,一个连手机都没有的人,指望她查邮件更是奢望。
女孩挑了挑眉,放下铜钱,饶有兴致地上下打量着张夏。“哦,是你啊……”她站起身,动作轻快,“师傅提过的那个万象师,张夏?她不在。师傅很少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像阵风。”她走近柜台,“我叫常晴。这儿暂时归我看管。”
张夏有点意外。不是因为“万象师”这个称谓被点破,而是因为秘钥会的成员大多是维罗妮卡亲自网罗、热爱神秘学的怪才,知道也不稀奇。他意外的是眼前这张年轻而罕见的亚裔面孔。据他所知,维罗妮卡很少离开美国。
“常晴……你是老师新收的徒弟?”他问道,“你怎么认出我的?”
“算是吧。”常晴的语气模棱两可。她走到张夏面前,目光在他脸上逡巡片刻,带着审视。“我自有我的方法,师傅提过你,说你惹麻烦的本事一流……”
话音未落,她突然出手,速度快得惊人,一把抓起张夏放在柜台上的右手。指尖在他掌心几个位置精准而迅速地按压了几下,随即翻过他的手背,细看纹理。“看你印堂发暗,眉间锁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