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名将纳降

“众家兄弟!这一碗,不敬天不敬地,敬那些为梁山今日之势流过血、拼过命的弟兄!敬石秀兄弟的忠勇!敬三娘这般女中豪杰!敬我们在座每一位,干!”

“干!!!”

山呼海啸般的回应,震彻聚义厅。

……

翌日,孙立携乐和辞行。

栾廷玉亲自相送,三人沿山寨缓步而行。

但见水泊环绕,关隘森严,校场之上士卒操练井然有序,枪戟如林,旌旗蔽日,隐隐已有强军气象。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孙立身为兵马提辖,自然是越看越是心惊。

行至金沙滩前,他抱拳一礼,面露愧色:“师兄,前番设计相欺,实非得已,还望师兄恕罪。”

栾廷玉却豁达一笑,拍了拍他肩头:“师弟何出此言?若非如此,我恐怕早已执迷不悟,枉死于祝家庄内。如今想来,倒该谢你。”

他望向远处那肃整的军阵,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此地,方是我辈该效力之处!师弟,你看这梁山气象,将来必不同凡响!”

孙立见师兄重燃的斗志,既为他高兴,再看向眼前这气象万千的梁山,心头也不由泛起一丝隐秘的波澜,悄然生出几分说不清的期待。

他强自压下心绪,拱手道:“师兄,我官身尚在,久留于此,恐为梁山与登州家小招祸。今日暂且别过,他日若…若天下有变,我必来相投!

乐和却是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对这处天地的留恋与不舍。

然而,等栾廷玉送走孙立,回到忠义堂,气氛却为之一变。

呼延灼自缚上堂,虽神色憔悴,脊梁却挺得笔直,立而不跪。

身后韩滔与彭玘亦有样学样,梗着脖子,面露不屈,摆明要与主将同进退。

林冲,徐宁等曾于朝廷为官的头领见状,暗自摇头。

秦明,杨志也感无奈,劝降之言尚未出口,已知难以奏效。

刘备立刻起身,快步下阶,亲手为呼延灼松绑:“将军乃国家柱石,世之名将,何苦如此自辱?”

呼延灼见刘备执礼甚恭,神色稍缓,目光却依旧冷硬。

小主,

刘备并不急于劝降,反而恳切道:“将军乃名门之后,理应看得最清。如今朝堂之上,高俅之辈一手遮天,贤路闭塞。他们排挤良将,克扣军饷,此等朝廷,值得将军效死吗?”

呼延灼闻言,脸色更沉,却未反驳。

刘备续道:“我等在此聚义,非为打家劫舍,实因世间无道,不得不聚众自保,存一份匡扶天下之心!”

“休得胡言!”

呼延灼厉声打断,态度坚决:“我呼延灼世受国恩,唯知忠君之事。今日兵败,有死而已,岂能背弃君父,与尔等为伍,玷污我祖上门楣!”

刘备不怒反敬,正色道:“将军忠义,令人敬佩!然,将军可曾想过,尊祖呼延赞公当年随太祖太宗扫平天下,为的是拯黎民于水火,开万世之太平!他所忠者,是这华夏江山,是天下百姓,而非一两个昏君佞臣!”

这话如钟鸣鼓震,直叩心门,呼延灼一时语塞,面露复杂沉吟之色。

见其目光闪烁,刘备话锋一转,句句诛心。

“将军,朝廷命你征讨梁山,却折了三路精兵,连御赐的踢雪乌骓马也失了。以高俅之为人,将军若回东京,定会将这泼天大罪尽数推于你身!届时,非但将军性命不保,更恐累及家族清誉啊!”

呼延灼闻言,脸上霎时血色尽褪,嘴唇微颤,却吐不出一个字来。

刘备又指向韩滔与彭玘,续劝道:“你看韩,彭二位将军,如今在梁山安然无恙,我等以兄弟相待。将军何不暂且留下有用之身,与他二人一同权作栖身?观我梁山之行,再定去留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