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的气魄!竟敢把酒问天!
萧明没有停顿,继续吟诵道: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李师师彻底呆住了。她仿佛看到了一个,遗世独立的谪仙,在月下独酌,想要挣脱凡尘的束缚,回归天界,却又留恋着人间的烟火与温情。那份,既向往自由,又害怕孤独的矛盾与挣扎,不正是,她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写照吗?
她,身处繁华,却心如孤岛。被官家赏识,是荣耀,也是枷锁。这樊楼,便是她的琼楼玉宇,华美,却也冰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听到此处,李师师的眼眶,微微泛红。是啊,此事古难全。她与妹妹金莲,失散多年,如今虽已相认,却仍要,面对生离死别的凶险。这世间,哪有那么多圆满?
萧明转过身,看着她,声音变得温柔而豁达。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曲终了,雅阁内,寂静无声。
李师师怔怔地看着萧明,良久,才幽幽一叹,玉指再次拨动琴弦,将萧明所诵之词,以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曲调,缓缓弹唱了出来。
她的歌声,如泣如诉,如梦似幻,将词中的意境,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曲唱罢,她站起身,对着萧明,盈盈一拜。
“萧公子此词,足以,流传千古。奴家,受教了。”
这一拜,是发自内心的敬佩。
萧明坦然受之,笑道:“能得师师姑娘,亲自弹唱,是在下的荣幸。”
“公子过谦了。”李师师重新坐下,亲自为萧明,斟了一杯茶,“不知公子,今夜前来,除了送词,可还有,其他指教?”
她这是在问,戏,该如何往下演了。
萧明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道:“指教不敢当。只是,听闻,今年的上元节灯会,会格外热闹。在下,初来京城,也想,凑个热闹,不知师师姑娘,可有好的去处推荐?”
李师师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她伸出纤纤玉指,在茶水中,轻轻一点,在桌上,画了一个“高”字,随即,又迅速抹去。
她抬起眼,看着萧明,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上元节灯会,最热闹的,自然是,高太尉的府上。每年,他都会在府门前,搭建灯山,与民同乐,以彰显其‘亲民’之风。”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带着一丝,只有两人能听懂的警告。
“只是,公子若要去,可要当心了。高府的灯,虽然好看,但,也……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