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因祸得福,陆远的声望达到顶峰!

第245章:因祸得福,陆远的声望达到顶峰!

省长办公室里,雪茄的余味与书卷的墨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权力中枢的厚重气息。

两份文件,静静地躺在陆远面前的茶几上,一份是宣判常鸿政治死刑的通报,另一份,则可能通往更高阶梯的门票。

赵立春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落在陆远脸上,观察着他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是一个他精心设计的局面,一份敲打,一份奖赏。他想看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后,面对这根足以让任何官员欣喜若狂的胡萝卜,会是怎样的反应。

是会流露出压抑不住的野心,还是会故作姿态地推辞?

然而,陆远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那份关于中央党校的推荐名单,甚至没有伸手去触碰。他的目光清澈,没有波澜,仿佛那不是一份能决定仕途走向的关键文件,而是一张普通的会议通知。

他端起赵立春亲自为他倒的茶,茶水尚温。

“感谢省长和组织的信任。”陆远开口,声音温和而诚恳,“能有去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是每一个干部的荣幸。”

赵立春的眼角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来了,客套话。他等着陆远的下一句。

“但是,”陆远话锋一转,放下了茶杯,动作不疾不徐,“星海市刚刚经历了这么大的风波,常鸿同志的问题,牵连甚广,人心浮动。这个时候,我这个市委书记如果离开岗位去学习,恐怕不合适。”

他抬起头,迎向赵立春深邃的目光,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与担当。

“现在是星海市最需要稳定的时候。干部队伍需要整顿,被常鸿耽搁的项目需要重启,市民们的疑虑需要解答。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人。我走了,是对星海市近千万人民的不负责任。”

赵立春沉默了。

他设想过陆远的无数种回答,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陆远没有谈自己的前途,没有谈个人的得失,他说的,是“责任”,是“大局”。

这种回答,无懈可击。

它不仅完美地回应了省长的“示好”,更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形象,再次拔高了一个层次——一个将地方发展和人民利益置于个人前途之上的、纯粹的实干家。

赵立春看着陆远,心中那口深不见底的古井,第一次泛起了真正的波澜。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陆远的种种试探和打压,可能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

你不能用世俗的欲望去衡量一个没有欲望的人。

或者说,他的欲望,不在于一官半职的升迁,而在于更大的、自己暂时还无法看透的棋局。

“好,很好。”赵立春缓缓点了点头,收起了那两份文件。他脸上的表情恢复了平静,但眼神深处,那份忌惮却又加深了几分,“你的想法,我会向省委汇报。星海市的工作,确实需要你坐镇。这个名额,就先为你保留。”

“保留”二字,意味深长。这代表着,赵立春彻底放弃了将陆远视为可以随意拿捏的下属的想法,而是将他放在了一个需要平等对话,甚至需要拉拢的位置上。

“谢谢省长理解。”陆远站起身,微微欠身,“如果省长没有别的指示,我就先回星海了。市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

“去吧。”赵立春挥了挥手,重新转过身,背对陆远,望向窗外。

陆远安静地退出了办公室。

直到关门声轻轻响起,赵立春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常鸿案的内部通报,上面附着一张调查组整理的、关于陆远个人情况的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