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我再添两个技术。”李阳想起什么,快速在后台输入一串指令,桌面又多出两个图标——“证物扫描系统”和“超动态视力技术”。前者启动后,自动关联了警局物证库的信息,将陈兵丢弃的背包里的物品逐一分析:“背包夹层发现可疑粉末,检测为新型毒品残留”“拉链扣上提取到第三人生物信息,与数据库中前科人员李伟匹配”。
超动态视力技术则派上了用场,李阳导入超市那段模糊的监控录像,原本因为张梅快步走过而模糊的画面,在系统处理后变得清晰起来——她手里拎着的黑色塑料袋上,印着一个极小的物流公司标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毒品残留?还有第三个人?”陶非刚从医务室回来,后背的伤还没好利索,说话时牵扯到伤口,忍不住皱了皱眉,“张梅和毒品有关?”
李阳没说话,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将黑客技术与新系统结合,目标直指陈兵和张梅的通讯记录。蓝色的代码在屏幕上流淌,如同解开的绳结,陈兵的手机信息很快被破解:近三个月与一个尾号为739的号码联系频繁,通话地点集中在城郊的废弃工厂附近。
“这个号码的机主是李伟,就是背包上那个前科人员。”李阳调出李伟的资料,照片上的男人留着寸头,眼角有一道疤,“他五年前因贩毒被判刑,去年刚出狱。”
更惊人的是张梅的信息。系统不仅恢复了她删除的通话记录,还追踪到她用假身份证开的银行账户——近半年来,有五笔大额汇款从境外转入,总额超过两百万。她的行踪轨迹更是清晰得可怕,通过基站定位和交通监控交叉比对,她多次往返于边境城市,每次回来都会与李伟在同一地点碰面。
“身临其境功能系统启动。”李阳导入废弃工厂的卫星地图,屏幕上瞬间构建出工厂的三维模型,连生锈的铁门和断裂的水管都清晰可见。他操纵虚拟视角走进厂房深处,系统自动标注出“可疑脚印分布区”“毒品包装残留点”,甚至根据声音反射原理,模拟出可能的谈话区域。
“张梅不是简单的受害者。”季洁看着屏幕上张梅与李伟在边境接头的监控截图,语气凝重,“她卷走的钱,恐怕是贩毒的赃款。”
罪恶功能系统此时弹出分析报告:“陈兵已知张梅参与贩毒,两人因分赃不均发生争执,张梅携款潜逃,陈兵劫持人质实为逼迫张梅现身”。罪恶克星功能系统则同步列出了关联人员:李伟背后还有一个代号“老刀”的头目,长期在境外组织货源,张梅是他们安插在市内的联络员。
“追踪之瞳显示,张梅现在就在刚才标注的老旧小区302室。”李阳将地图放大,连窗户上挂着的碎花窗帘都看得一清二楚,“李伟和另外两个同伙也在里面,系统检测到房间里有信号屏蔽装置,所以之前没查到通讯记录。”
郑一民一直站在旁边沉默观察,此时终于开口:“行动组准备,陶非留守指挥,季洁带队,注意保证人质安全——如果张梅也算人质的话。”他特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眼底闪过一丝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