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一征漠北两战打垮鞑靼

天幕上,朱迪钠的讲述进入了永乐皇帝第一次亲征的筹备阶段。

“面对丘福惨败的教训和北元日益猖獗的寇边,永乐七年,朱棣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战争动员。”朱迪钠的声音带着重现历史大场面的力度,“诏令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湖广等地,紧急调发诸卫精锐步、骑兵,号称五十万之众,组成六军!”

画面中出现了大明疆域图,无数光点从各地向北方汇聚,展现出庞大的动员能力。同时,天幕上列出了六军主将的名单:中军王友、柳升;左哨何福;右哨郑亨;左掖陈懋;右掖刘才;前哨刘江。

“不仅如此,”朱迪钠补充道,“朱棣还诏令户部尚书夏原吉,调集了三万辆武刚车,运载二十万石粮草,随军行动,做好了长期远征、保障后勤的万全准备。”

就在这时,关于兵力数量的讨论在弹幕中展开。ID名为【爱遛弯的老头】的网友提出:“后世有学者考据,认为第一次北伐的实际作战人员可能就在三万人左右,所谓五十万是虚张声势。”

但立刻有ID【不想写作业】的网友反驳:“三万也太夸张了!就算古代有吃空饷和虚报的传统,面对北元主力,只带三万人深入漠北?朱棣又不是傻子!五十万可能夸张,但二十万左右应该是有的,不然哪需要调动半个天下的卫所,还准备那么多粮车?”

朱迪钠看着争论,适时插话:“兵力数字历来是史学研究的热点,既有‘号称’的威慑成分,也有实际调动的困难。但无论具体数字如何,这次动员的规模和决心,都显示了朱棣誓要解决北方边患的坚定意志。”

“永乐八年二月初一,”朱迪钠继续按时间线推进,“朱棣做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安排——命其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朱瞻基留守北京,由户部尚书夏原吉辅政。” 画面中出现了年幼却神情稳重的朱瞻基,以及精明干练的夏原吉。

“这一方面是锻炼储副(朱瞻基已被密立为皇太孙),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朱棣对后方的绝对掌控信心。”朱迪钠分析道,“二月初十,朱棣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北征之路。”

画面跟随着明军的路线移动。“大军出居庸关,经宣府,于三月初抵达兴和。三月初八,朱棣在鸣銮镇举行盛大阅兵,誓师北伐,随后挥军继续北进。”朱迪钠描述着进军过程,“四月二十四日进至威虏镇,五月初一,大军终于抵达了去年丘福兵败身亡的伤心之地——胪朐河(今克鲁伦河)。”

画面中出现了胪朐河的景象,朱棣下令王友、刘才在河畔筑城,建立前进基地,标志着明军稳稳地站住了脚。

“而此时,鞑靼内部却发生了分裂。”朱迪钠揭示了战机的出现,“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听闻明军大举出塞,心生恐惧,想与太师阿鲁台一同西撤。但阿鲁台不从,两人意见相左,最终分道扬镳——本雅失里率部西走,阿鲁台则向东躲避。”

“朱棣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朱迪钠的声音提高,“他得知本雅失里西逃后,果断命主力渡过胪朐河,亲自率领精锐骑兵,轻装疾进,全力追击本雅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