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王只是对商会起了警惕之心,内心深处其实还是轻视的。士农工商,这是时代决定的,商人不重要。
朝廷密探的目光怎么可能过多浪费在商人身上。
蜀中唐门灭门案做的声势浩大,夜王曾暗自派人去查了,却毫无头绪,找不到凶手线索。有密探报告说,在那个时间段,发现有大量的凉州、肃州和代州的商人往蜀中流动,所以推断是商会所为,其实并无实际证据。
可夜王代表皇家监察百官,实际是监察天下。但凡有可疑之处,不需要证据,风闻就足够他动手了。
宁可杀错,不可放过。
商会若威胁到朝廷,死几万商会的商人不算什么,为永固大隋江山,可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夜王对尘清眠虽只见过一面,但观感上佳,一时心软,就没有和元贞皇帝禀报猜疑商会的事。
在夜王心中,他推荐尘清眠出任西域总督,就是变相的把尘清眠判了流放。
西域那地方,只盛产两样东西:石头和风。
但谁让尘清眠曾经向他为商会在蜀中的发展求过情呢。
夜王老谋深算,用软刀子杀人,不管尘清眠和商会有没有关系,以尘清眠的年纪,把他按死到西域总督位置上,就凭时间和环境就足以磨杀了他。
西域环境极为恶劣,是大隋发配犯人的地方。
让镇北王坐镇西域,保留大量军队,不是为了防备异族,而是为了镇压犯人暴动。
西域那种地方的总督,本来就没啥油水可捞,还摊上镇北王掣肘,曾经四年换了三个总督,没有一个总督不是死在任上,四大天王自不会和夜王去争。
争也确实争不过。
夜王监察百官,实际就是监察天下,也包括四大天王和他们的亲戚,全都建有秘密档案,自己留底一份,抄报皇上一份。这些百官档案,夜王随便添加一字或者减少一字,有些人就终身断了仕途前程。
夜王管黑夜,重点就在于这些黑档案。
给人感觉非常荒谬,和平年代,尘清眠连升三级,由谏院的正四品右谏议大夫升任从二品西域总督,四大天王居然没一人反对,就通过了。
夜王威严太盛。
尘清眠刚到谏院大门口,门外梧桐树上喜鹊的报喜声就没停止过。
奇怪,今天莫非谏院有啥好事临门。
尘清眠一脚跨进门,发现谏院人已全到了,对面办公的谏议大夫魏思居然也到了,平时他都是最后一个人到。尘清眠作为右谏议大夫,也是单间,不过比魏思的小了一些。
像往常一样,正要习惯性的对同僚点个头,却看到大家眼中都冲他冒着光,怪怪的。
尘清眠不自觉的看了下自己的衣着打扮,难道穿错衣服了,不能够,早上小妾明明特别仔细给他穿的朝服,没任何瑕疵啊。
等他再抬头,同僚们已经收敛起来,各自喝茶看邸报,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