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场论雏形
这一发现,如同在黑暗的宇宙学图景中,点燃了一颗全新的、温暖的星辰。凌天与苏清寒暂时搁置了其他练习,全身心投入到对这“情感量子”效应的探索中。
他们发现,不同的情感具有不同的“量子签名”。愤怒与恐惧倾向于增加熵和混乱度;悲伤会使概率云变得沉重、迟滞;而喜悦、慈悲,尤其是无私的爱,则能显着降低系统的“情感熵”,引导概率向有序、创造、治愈的方向演化。
“这简直是为‘爱’构建物理理论的基础!”凌天兴奋得像个刚发现新玩具的孩子,他尝试用信息编织的能力,将两人之间那份历经生死、坚不可摧的爱意,约束、塑造成一个微型的、稳定的场。“如果我们能把这个‘爱之场’稳定下来,甚至扩大它的影响范围…”
苏清寒全力配合,永爱之花成为了这个实验的核心共鸣器与放大器。她不仅仅是输出情感,更是在进行一种精妙的“情感提纯”,将爱之中可能掺杂的占有、依赖等杂质滤去,只留下最纯粹的关怀、理解、奉献与守护之意。
渐渐地,一个肉眼不可见,但能被他们清晰感知的、温暖而柔和的能量场,以他们为中心缓缓扩散开来。这个场域内,连星尘报告的机械合成音似乎都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舒缓”,舰船内部一些因长期超光速旅行而产生的、几近于无的微观应力疲劳,也出现了自我修复的迹象。
“《道德经》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凌天若有所思,“或许,爱与善,并非与恶对立的抽象概念,而是宇宙某种更基础的、倾向于‘生’与‘和’的实在属性?我们只是碰巧,能用‘情感’这种方式去触碰和表达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园丁的阴影与情感武器
然而,就在他们初步掌握“情感场”的构建时,一股极其阴冷、充满扭曲意志的感知力,如同无形的触手,猛地撞上了他们刚刚成型的“爱之场”!
是园丁!他显然也感知到了这股新生的、与他追求的绝对理性秩序格格不入的力量!
刹那间,一股代表着“绝对控制”、“消除不确定性”、“个体融入整体”的冰冷意志,化作无形的信息攻击,试图渗透、瓦解他们的“爱之场”。这股力量中充满了将情感视为低级误差、必须被修正的傲慢与漠然。
凌天的“爱之场”剧烈波动起来,如同风中残烛。那种被否定、被工具化、被视作需要清除的“bug”的感觉,让他内心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与窒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