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腔的穹顶由不知多厚的冰层构成,却散发出如同极光般变幻莫测的柔和光芒,照亮了整个空间。空腔的规模堪比一座巨型城市,其中心,并非人类想象中的金属城市,而是一片浩瀚的、散发着微光的液态海洋!这海水并非蓝色,而是呈现出一种瑰丽的、如同液态翡翠般的色泽,其中蕴含着难以想象的生机与能量。
最令人震撼的,是这片海洋之上,以及空腔的冰壁之上,生长、构建着的“建筑”。那并非砖石或钢铁,而是由某种活着的、半透明的、类似珊瑚与晶簇结合体的生物结构自然“生长”而成的庞大复合体。这些结构形态优美,符合某种极其复杂的分形几何与流体力学原理,它们彼此连接,构成了连绵起伏的“山脉”、横跨海面的“桥梁”、以及深入海中的“塔楼”。整个空间,仿佛是一个由生命本身亲手雕刻、并且依旧在缓慢“呼吸”和“生长”的圣殿。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陈星心中震撼,此地生命的存在形式,已然诠释了另一种通往“天道”的路径。
“吴刚号”按照引导,停泊在一处从翡翠海洋中升起的、宽阔的晶簇平台上。平台微微起伏,仿佛有着自己的脉搏。
当陈星、莉娜等人走出飞船,踏上这活着的平台时,他们并未看到预想中的“外星人”前来迎接。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圣殿”的回应。
他们脚下的平台,周围的晶簇建筑,乃至那片翡翠海洋本身,都开始发出柔和的光芒,并且以一种特定的频率微微震动。空气中弥漫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了冰冷理性与深沉生命力的意念场。这意念场并非直接的语言,而是通过光影的变幻、震动的频率、乃至周围生物结构形态的微调,来传递信息。
它像是在扫描、分析,同时也像是在展示。
陈星闭上双眼,全力展开灵魂棱镜与生命本源感知。他“听”懂了这无声的交响:
【欢迎。承载‘钥匙’波动者。承载‘星尘’印记者。承载‘理性’火种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检测到共同威胁:‘终极信息覆写程序’(即‘归零者’)。其测绘行为已接近尾声。现实锚定点薄弱处已被标记。】
【生存逻辑要求:信息共享,力量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