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击并不猛烈,没有导致灾难性后果,但“玉兔七号”的太阳能板部分受损,电力输出下降,姿态也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这次“意外”的发生,本身就充满了诡异。
几乎在撞击发生后的瞬间,未等中方做出任何反应和说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外交部门,就在全球各大媒体和外交渠道上,抢先发布了经过精心剪辑的视频和声明。
视频画面来自“向日葵三号”残骸上可能仍能工作的老旧摄像头,角度刁钻,显示中国的货运飞船“鲁莽”地、几乎是“主动”地撞向了“静止”的日本卫星。声明措辞严厉,指责中方“严重违反太空交通规则”,“对太空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要求中方“立即解释并承担责任”。
消息传出,国际舆论一片哗然。
在中国空天军“天宫”指挥中心,高级将领和技术专家们看着日方公布的视频和声明,脸色铁青。
“这是阴谋!”一位技术专家愤怒地拍案而起,“干扰源的特征分析结果出来了,具有明显的、与‘神嗣号’电子战系统相似的技术指纹!这是一次精心策划的电子攻击!”
另一位战略分析员冷静地补充:“对方选择的目标、时机和后续舆论操作,都恰到好处。报废卫星没有价值,撞了白撞;发生在公海轨道,难以直接归责;利用老旧卫星的视角,扭曲事实,抢占道德制高点。这根本不是意外,这是一次标准的、教科书式的灰色地带试探。”
指挥中心内气氛凝重。所有人都明白,日方的目的有多重:
测试中国空天力量的态势感知和应急反应能力。
试探中国在遭遇此类“非致命”挑衅时的底线和应对策略(是强硬反击,还是克制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