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遥远的目光

彗星群? 模型无法重现如此剧烈且不规则的光变。

星际尘埃云? 无法解释红外增亮与可见光骤降的特定比例。

恒星自身活动? 恒星光谱分析显示其非常稳定,排除了内部剧烈活动的可能。

一个个假设被提出,又被数据无情地推翻。一种令人心跳加速的可能性,开始在所有研究人员心中蔓延——那个自上世纪60年代“费米悖论”提出以来,就一直萦绕在人类心头的问题:“他们在哪里?”

戴森球的魅影。

在一次核心团队会议上,一位资深的理论物理学家,声音低沉地提出了那个最大胆、也最令人敬畏的假说:

“各位,我们是否在考虑……戴森球结构的可能性?”

会场一片寂静。戴森球——一种理论上高级文明为捕获恒星绝大部分能量而建造的巨型人造结构。其观测特征正是:可见光被大量遮蔽,而吸收能量后结构本身会发热,辐射出红外线。这与“巡天”观测到的数据特征,有着惊人的吻合度。

“这……这太难以置信了。”一位研究员喃喃道。

“但就目前而言,这是唯一能解释所有观测数据的假说。”王磊教授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我们需要更谨慎,需要更多的证据。但这无疑是一个……颠覆性的发现。”

谨慎的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