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这件事上,能体现出荀爽、荀绲这一代荀氏长辈性格上的共同缺点——那就是“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在荀采明确表明自己要忠于死去的丈夫的时候,荀爽不这么认为,并且为其谈好了联姻的下一家,迫不及待地便要将女儿改嫁。
荀采不能接受这种违背自身道德观念的事。
她的丈夫刚死,父亲就要一脚踢开这个失去婚姻作为纽带的家族,转而投向下一个联姻家族,这是不对的,是不道德的。
她无法面对亡夫的家族,她感受到了来自父亲的人格羞辱,于是荀采选择死亡。
这件事情的始末,无法去评价是非对错,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同,站在各人的角度上,他们都能说出自身的道理。
不过袁基表示,他更欣赏荀采,因为她的身上有人性的光辉。
袁基认为,这种结果的产生,是源于荀采忠贞不渝的品质与极高的道德品性。
这是如“犀鸟”一般美好的品质。
所以对于荀采,袁基的内心也是有所期待的。
即使最后发现他们两个人不适合做夫妻,也可以慢慢相处成为亲人朋友。
但就算选择做朋友,他也要选择一个人品好,有原则的朋友。
只是他注定是要亏欠对方了。
毕竟他对于未来的计划中,男女情爱只能占到很小的一部分。
他未来的大部分时间,都要投入到他改天换日的计划里,投入到与下属们的奋斗中。
不过说这些还为时尚早,因为目前最要紧的是袁逢。
袁逢挤出刚刚那些字句之后,仿若回光返照一般,面色红润了很多。
他知道他马上就要死了。
在死前,他要为他的儿子,将他能做的都做好。
他又清晰大声地重复了刚刚断断续续的话,让周围人都听到。
他对袁基说:“士纪,为父不愿你守三年孝期。你早已及冠,为父只想看到你早日成家立业,这样我即便入土,也是笑着的。”
“切记,万不要为我守孝,这样便是对为父最大的孝顺了,士纪,知道了吗?”
袁基眼含热泪地点头,哽咽着声音说着:“基知道了,基…知道了……”
袁逢松了口气。
他一生都在为袁氏家族着想,即使死亡的前一刻,他也放不下它。
若是袁基守三年孝,久久不能出仕,以如今变幻莫测的官场局势,再过不久,袁氏就会有衰颓的可能。
官场中必须要有袁氏主脉的人撑起来。
袁隗不合适。
袁隗要是回到官场,就必须要位列三公。
可若得三公之位,这在如今的官场,太扎眼了,反而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