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确实,从身份上来说,如今袁基于何休有一层恩人身份,是比他杨赐跟何休近一些。
三人就这么你迎我,我迎你地向内走。
厅内众人,见到最具重量级的三位人物都进场了,也都于原位或坐好,或站好。
接下来,就是各家各派开始择选辩经人选了。
此过程很漫长,很吵闹。
各家各派,无论自己或自己子弟有没有那个能力,皆自告奋勇,欲要成为一名光荣的辩经选手。
这往日里想要名传天下,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
而这次,可是现成的扬名之事。
即使输了,只要输的体面,也不会收到多少恶语。
更何况,只要被关注,就是好事。名声这个东西,只要不是做了恶事,后续还可扭转,可若是无人问津,谁管你扭不扭转的?
于是很快,议事厅就如同闹市一般,争辩得热火朝天起来。
无奈,杨赐只得出来主持局面。
“诸位,听老夫一言。”
众人渐渐噤声。
“老夫是如此想的。各位不妨将人选写下来,我等内部举行一场小辩经会,以此选出参加辩经的人选,可好?”
其余人皆纷纷点头。
“如此也好……”“对对,如此更加公平。”
其实众人早就知道会如此选人,但他们该争取还是要争取,万一就争取到了些好处呢?
不过杨赐既然已经发话,众人也就没有了异议。
早早就等在一旁的杨氏家臣立马拿着竹简和笔下去。
见状,各个士族和学者皆争相开始报名。
时间过了很久很久,各家往上报的人都恨不得越多越好。
见状,杨赐对坐于他身侧的袁基问话:
“你汝南袁氏不出人辩经?”
袁基看向坐得不远的陈郡袁氏袁滂,对着杨赐摇摇头:
“我汝南袁氏就不出人了,几个弟弟如今不是有着官位,就是还在守孝。其余的旁支子弟,亦是各有各的事情,不太符合辩经人选的标准。”
“而且,再怎么说,我们汝南袁氏追根溯源,也是陈郡袁氏出身。他们出人,我们便跟着沾沾光吧。”
陈郡袁氏,此次出的人选是袁滂之子袁涣,袁涣就坐在父亲袁滂后侧。
历史上的后期,袁涣是曹魏阵营之人,以敢谏直言称名。
袁涣见不远处的袁基回头看他,先是一愣,然后礼貌微笑着同袁基拱手一礼。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