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汉军营地:你看我几分像从前?

如果按吕布和孙坚这么说,袁术那一路只会白白送命。

且,他对于袁术这一路另有安排。

第四路此时无法发挥作用,所以众人的目光,又重新转移到了中路、东路两路上。

时间很紧迫,众人心中不可避免地急躁起来。

不一会儿,就“中路和东路往哪条路上撤更好一些”的问题,众人开始争吵起来。

袁基心中已经有数,见众人吵了一会儿,但都只论事不论人后,心中生出一丝满意。

眼见众人吵得话开始重复起来,袁基出言制止众人继续争吵。

“诸位,先坐下。”

袁基的声音在大帐中一响起,众人立马老实坐好,认真听袁基发言。

“诸位,此次,我们走中路。”

中路。

听到这个答案,众人皆赞同地点头,就连刚刚选东路的人也在点头。

主帅/主公已经做出决定,道路的选择就毋庸置疑了。

而袁基拍板中路,是权衡利弊过的。

“中路的浮桥、桥头堡没有拆除,作为坚固防线,这是我军的一利。”

“我赞同各位所说,我方选中路,则可威胁的敌方数目减少一事。这确实被动,以致我方几乎只能固守不出。”

“但反过来想,正因如此,我方军队人数的劣势,才不会凸显出来,这又是一利。”

听到这,无论是贾诩还是荀攸都点点头。

他们相互争吵,只是想将两路的优缺点摊开、撕开,让主公更充分地了解,能快速的选择。

这是他们应尽的谋士本分。

但在他们心里,无论主公选择哪一路,他们都有后续的对策。

他们是不会让主公一个人费心后续对战一事的。

不过,袁基也不是庸碌无能的主公,他自己心中亦有一些想法。

比如,袁术那路。

汉军的主力大军若将檀石槐的十万大军全部引走,则袁术那路就可发挥重要作用。

届时檀石槐后方起火,局面混乱的同时,袁基亦不用固守不出了。

如果主力大军没将檀石槐十万大军都引走,那更好。

袁基这边的五万大军就可减轻对敌压力,与鲜卑一方好好对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