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22的深处,寂静是一种有形的压力,压在耳膜上,嗡嗡作响。这里的空气经过层层过滤,带着金属和臭氧的冰冷味道,每一次呼吸都提醒着伊恩·英尼斯博士,他正身处北冰洋下方近一公里的岩层中,与整个世界隔离开来。
他的办公室与其说是房间,不如说是一个加固的观察哨。一面墙是厚厚的铅化玻璃,窗外是主收容室的核心区域一个巨大的球形空腔,内壁覆盖着哑光的GFV聚合物瓦,像某种巨兽的食道。空腔中央,悬浮着一颗……星星。
SCP-037。
即使隔着足以抵挡核爆冲击的复合材料和循环冷却系统,伊恩也能感受到那东西散发出的、令人不安的存在感。它只有一颗网球大小,却散发着5000开尔文的炽热白光,纯粹而暴力。它不是“像”一颗恒星,它就是一颗恒星,一个被强行塞进地下、违背了所有宇宙常理的微缩宇宙奇观。强大的磁场像无形的镣铐,束缚着这颗暴躁的心脏,让它沿着复杂的磁力线缓缓旋转,不定地摇摆,仿佛随时会挣脱束缚。
伊恩的目光落在实时监控屏幕上。光谱分析、辐射读数、磁场强度……一串串数据像瀑布一样流淌。他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调出过去四十八小时的核心温度曲线。那条平滑了无数次的趋势线,此刻在他眼中,却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令人心悸的上翘。
“又升高了0.3K。”一个冷静的女声在他身后响起。是阿娜斯塔西娅·佩特洛娃博士,项目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也是伊恩在Site-22为数不多能说上几句话的同僚。
伊恩没有回头,只是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误差范围内?”他明知故问。
“连续十七次观测,系统性偏离模型预测。”阿娜斯塔西娅走到他身边,递给他一杯黑咖啡。她的脸色同样疲惫,金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但眼神里有着和伊恩一样的忧虑。“模型认为它应该处于稳定期,但它显然没读过我们的教科书。”
伊恩啜了一口苦涩的液体,视线再次投向窗外的“星星”。十九██年,它在波佛特海的地磁极附近被基金会发现,像一个不请自来的天神,扰乱了整个区域的电磁环境。当时还是初级研究员的伊恩参与了最初的收容行动,他永远忘不了那幅景象:在北极夜的冰海上,一个光点拖着扭曲的磁力线轨迹,在海天之间狂舞,仿佛来自另一个宇宙的灯塔。
如今,近██年过去了,这颗恒星非但没有衰亡,反而在加速它的生命周期。基金会最初的乐观估计认为它只是一颗稳定的、微缩的主序星早已被证明是致命的误判。附录A里的警告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Site-22每一个人的头顶:半径膨胀100-300倍,辐射能量急剧增加,最终……新星爆发。
那将不是一场爆炸,而是一次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格式化。Site-22连同整个北冰洋板块,会成为历史书上一个模糊的注脚。
“议会对我的‘皮图阿克协议’提案,还是没有回应。”伊恩低声说,声音在空旷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