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麈尾清谈(zhu wei qing tán)

成语大搞笑 冬初 1612 字 6天前

王小明,一个二十一世纪的资深社畜,某天加班到凌晨三点,眼前一黑,再睁眼,就穿了。

不是穿成王爷侯爵,也不是穿成风流才子,而是穿成了魏晋时期洛阳城一个破落书生,家徒四壁,唯一值钱的可能就是房梁上那窝时不时掉灰的老鼠。

原主也是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一心想挤进名士圈子,混个“清谈”达人的名头,奈何囊中羞涩,连个入门券都买不起。

这入门券,就是“麈尾”。

在此时的洛阳,你要是手里没捏着一柄麈尾,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那玩意儿,是用麈(一种大鹿)的尾巴毛做成的,形似拂尘,但更显飘逸华贵。名士们清谈玄理时,手持麈尾,轻轻挥动,仿佛就能扇出哲思与风雅,是身份和格调的象征。一柄上好的麈尾,价值不菲,堪比后世的爱马仕。

王小明蹲在自家漏风的破屋子里,看着手里仅有的几枚铜钱,连麈尾的一根毛都买不起。

“不就是个赶苍蝇的玩意儿吗?至于吗?”他嘟囔着,想起了公司年会上抽奖抽到的那柄塑料拂尘,跟这麈尾长得倒有几分相似。

正郁闷着,墙角一把被遗弃的、用来掸灰尘的秃头拂尘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拂尘,杆子还是好的,就是前头的鬃毛都快掉光了,活像得了斑秃。

王小明眼珠一转,一个大胆(且不靠谱)的计划涌上心头。

他溜达到隔壁张屠夫家,用最后几文钱,换来了他家那只号称“东市一霸”的大公鸡屁股上最长的几根尾羽。那羽毛,色彩斑斓,油光水滑,在阳光下还能折射出不同的光彩,别说,还挺好看。

回到家,他找来麻绳,比划着记忆中博物馆图片里麈尾的样子,把那几根华丽丽的公鸡尾羽,精心地绑在了那把秃头拂尘上。

一把崭新的、跨时代的、“中西合璧”的“西域麈尾”诞生了!

王小明拿着这玩意儿左右挥了挥,鸡毛簌簌抖动,带起一阵微风和几不可见的绒毛。他清了清嗓子,对着水缸里的倒影练习:“贫道此物,乃西域高僧所赠,非同一般,挥动之时,可见天地元气流转之轨迹……”

几天后,城中一位颇有名气的退休官员举办清谈会。王小明揣着他的“鸡毛版麈尾”,厚着脸皮混了进去。

会场设在一处精致的园林水榭,曲水流觞,丝竹隐隐。名士们宽袍博带,人手一柄或奢华或古雅的麈尾,三三两两,或坐或卧,谈玄论道,语必“周易”、“老庄”,逼格高得冲破天际。

王小明的出现,就像一盘精致的法餐里突然冒出来个麻辣烫。他那一身洗得发白的旧袍子,加上手里那柄不伦不类、色彩过于鲜艳的“麈尾”,瞬间吸引了全场的目光。

那羽毛,太扎眼了!跟周围那些素雅、深沉的真正麈尾比起来,活像个闯入高级俱乐部的杀马特。

“啧,此乃何物?如此……艳丽?”一位老者捻着胡须,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